【我的扶贫故事】陈国祥:村民脸上的笑脸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2020-11-27 09:47:59 六枝融媒
  • 我叫陈国祥,是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村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大箐村人,曾经办过学校、教过书、办过企业。大箐村养育了我,我知道大箐村的落后,村民的贫苦,也想尽己所能,去改变现状。

    大箐村地处牛场乡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五年前,全村有贫困户145户641人,贫困发生率35.2%,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交通不便利,发展观念较为落后,贫穷落后也成为家乡人的共同记忆。

    那时我在牛场乡建起了唯一一座加油站,生意做得红火,但个人的发展不是全民的幸福,2015年,正当大箐村用人之际,我参加选举成为了大箐村村委会主任,加入到了脱贫攻坚的行列中来,与村班子一起带领全村群众奋战脱贫攻坚。

    93a722f68b78475faa7c1cac84c16150.jpg

    五年来,我一门心思想带领全村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出好光景,改变村庄旧貌。围绕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我与村委人员将群众需求心间,让惠民政策在大箐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曾经,大箐村一到晚上就一抹黑,我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分三批在全村安装上316盏太阳能灯,改变了大箐村的“黑历史”;2017年4月,大箐村岔河、河头两个村民组还未通自来水,我多次找水利部门协调,最终让两个村民组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大箐村395户村民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2018年,我与村委干部协调土地,争取村民理解和支持,终于让覆盖全村的通组路、产业路顺利实施,解决了村民出行、土地耕作、产业发展难题,大箐村老百姓历来人背马驮的耕作现状一去不返。

    为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我与村委会积极谋划、认真研究、反复酝酿,根据土壤、气候及区位优势条件,竭力争取上级产业项目资金、引进企业发展产业。

    e01b6500506e4974851fc667a1fcd634.jpg

    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在大箐村明确了提升魔芋、辣椒、烤烟、猕猴桃等四大优势产品、特色管理车厘子“四提升一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大箐村魔芋补植1000亩、辣椒种植200亩、烤烟种植50亩、猕猴桃种植50亩、车厘子种植230亩,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相对集中,适度规模,连片种植”发展为导向,重点打造优势产业,将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中布局,目前实施的产业流转土地1080亩,解决就业1055人次,覆盖贫困户108户。

    我是这片土地养育的孩子,为了家乡的美好未来而奋斗我常常感到充满激情与能量。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我带领全村村民参与到这场刻不容缓的战斗中,开展宣传、物资补充、卡点值守,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我又紧急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白+黑”的工作状态已成为常态。如今,大箐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10个村民组已全部改造完成,组组通路户户串联的目标已经全面实现,也顺利实现了脱贫出列,145户64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我打心里觉得高兴自豪。

    现在,我的家乡道路平坦、白墙绿瓦、绿树成荫、已蜕变成一个祥和又富有生机的村庄。而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脸,那是我一生最珍贵财富。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