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周维江:党的好政策让我幸福满满
2020-12-01 16:17:25 六枝融媒
  • e2a3a66814504f8f98cfb1ec9bcfbc6e.jpg

    我叫周维江,今年53岁,是六枝特区新华镇鼠场村第三村民组村民。

    6年前,我们一家5口人全靠种玉米维持生活,3个孩子全在学校读书,我和妻子春夏秋冬在地里刨泥巴,尽管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全家人的生活只能耗子舔米汤——只够糊嘴。

    2014年,我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如此,我没有 “等、靠、要”,自己在不断寻思能不能做些什么。经过多番思考与考察,征求妻子同意后决定选择风险相对较低、市场销路较好的生猪养殖这条路子。

    养猪是需要本钱的,钱从何处来?我当即从农村信用社获得5万元的特惠贷及向亲戚朋友借的资金用于修建圈舍,购买母猪等等。

    创业之路向来都是一波三折。我最初创业并不顺利,饲养的母猪下崽后,正遇全国生猪市场行情不好,肥猪只能卖到5块多钱一斤,导致银行贷款无法及时归还,还不好意思见到借钱给我的亲戚朋友。

    f69c908353e74285bf25a3891d7c5765.jpg

    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我就想“有了本钱有底气,没有本钱难成事。难道穷人只能继续穷?”为了东山再起,我在村支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又向银行申请办理了逾期手续,同时又获得一家银行5万元的贷款。

    甩掉包袱从头再来。我和妻子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猪舍不够,自己动手砌;不懂饲养技术,自己看书或网络学习或者打电话向技术员请教。如怎样防治病症,哪种猪该喂什么药,怎样杀菌排毒,用什么配方,我和妻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经过5年多的努力,我们夫妻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完全掌握了一整生猪饲养技术。我尝到了发展致富的甜头后信心倍增,养猪的粪便运到地里也派上了大用场。我又在承包的20余亩地里种上枇杷、李子、核桃等经果树,且枇杷已开始挂果。 

    c6b8051e64814ce6873ac88fdbd151f2.jpg

    科学养殖让我家养猪场充满了生机。随着时间流逝,我的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养殖20余头,2018年发展到100余头,2019年至今已经达到200余头。去年至今产值在60余万元,成了新华镇的养猪脱贫致富户。

    太阳红红照鼠场,我和老婆养猪忙。客户嘟嘟驾车到,微信转钱暖心房。休息时,我常常念起邦扶干部为我编的这首顺口溜。同时,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我不再为2个上大学孩子的费用发愁,孩子们可安安心心在学校读书。

    我和妻子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展养猪业和种植业,全家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而且真正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讲述人:周维江   整理:郭府祥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