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晶,是六枝特区关寨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今年44岁。
对于一个中年女性来说,走上领导岗位并有幸参与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是我人生的幸运,更是一笔宝贵财富。1996年7月,我从遵义医学院毕业后,就到原特区卫生局工作,勤勤恳恳工作了17年。
2013年10月初,组织找我谈话,准备调我到原箐口乡工作。对于从未涉足过乡镇工作的我来说,真是有点无所适从。不说丈夫、家人不理解,就连不少亲友、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劝我向组织反映困难,争取不要转岗。最后,还是一位老领导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大树下永远长不出壮苗,羽翼中永远飞不出雄鹰,人只有到风雨中去历练,才能成为栋梁之才。于是,我一咬牙,就别夫抛子、来到关寨开始面对新的岗位、新的工作。
朱晶接受采访
从2013年底至今这7年来,我经历了从“建档扶贫”到“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的历程。尤其是2018年8·3会议后,早点名、晚研判,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背马驮,男女老幼齐上阵,奋战100天,攻下基本面,为顺利脱贫打下坚实基础,让我记忆犹新。
一路走来,头顶烈日,披星戴月,走遍村组,点点滴滴,我见证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全貌,接触了大批优秀扶贫工作者,目睹了扶贫工作带来的的巨大成就,并有幸一直参与其中,自己在认知上也悄然发生蜕变。从最初的精准识别、调整纠偏、查缺补漏、精准帮扶,到水、路、讯变化、产业推进,乡亲脸上的笑容,让我终生难忘,我才真正理解了扶贫工作的重要、领导的责任,同事的不易,以及村组干部的艰辛。
有人说,女性名字叫柔弱,可我却认为,巾帼怎能让须眉?自从到乡镇工作、特别是任镇长后,我始终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狠抓信息排查、产业调整、基础设施、政策落实,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实现自然村寨电网改造及通讯全覆盖,扎实保障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扶贫政策,抓好控辍保学、教育资助和“四重医疗”保障。
2014至2018年,全镇脱贫2068户9484人,2016年顺利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2019年3月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2019年年底脱贫237户741人后,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朱晶在村组查看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成绩的背后,却是无法诉说的心结和对家人孩子的愧疚。我是一名乡镇干部,更是一位母亲。儿子面临高考冲刺之日,恰逢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时,别说是辅导、关爱孩子,就连每周回家一次都成奢望;儿子的理解,丈夫的支持,让我充满了力量,也让我更加明白,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唯有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做到淬炼党性、报效国家、完美人生。
讲述人:朱晶 整理:陶玉鑫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