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韦仕兰:我用真情换来村民的信任
2020-12-03 11:38:29
  • e2a3a66814504f8f98cfb1ec9bcfbc6e.jpg

    我叫韦仕兰,是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人民政府的一名普通干部。2018年3月,我挑起了省级深度贫困村——月亮河乡大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担子。

    当时,全村457户1796人中有202户是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795人。大坝村要在脱贫攻坚中出列,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那么,我如何带领66人的扶贫队伍开展工作呢?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将全村帮扶人员分成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及环境整治等专班,在六枝特区档案馆的支持及全体帮扶人员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白天,我与扶贫工作队队员在各村民组组织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夜幕降临,我便进寨入户或召开院坝会,与农户促膝谈心,向村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回答村民提出的各种疑问……

    037683555aef4fd6be37a81a92d64dea.jpg

    韦仕兰(左二)与扶贫队员一起晚上同村民交心谈心

    村民张发明、张发喜兄弟俩父母早已病故,他们在外打拼并分别结婚生子,村里的老屋年久失修变得摇摇欲坠。我了解后,立即与村两委研究决定争取上级扶贫资金给张发明等12户的住房进行重建。同时,还决定对黄吉明等19户的住房进行危房改造,对张惜举等48户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对龙胜莲等7户落实易地搬迁扶贫政策。

    当时,全乡脱贫攻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家建筑公司需要承担几个村的建筑工作,我便常常驾车到离村10公里外的项目部拉工人,确保了各项工程正常施工。

    贵子陇组村民贺国友,独自带着4个孩子在外生活,家里住房岌岌可危。我组织村委会按程序将其纳入建档立卡户,最终使该户成了易地搬迁对象。

    03de4e42c47242b188b36c90c7eba1e3.jpg

    韦仕兰(右)了解村民饮水情况

    “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是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帮助村民们增加经济收入,我带领扶贫工作团队在村里种植有机红米、猕猴桃等,邀请贵州省农科院罗孝明等专家9次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们传授杨梅、猕猴桃的种植养护技术。

    同时,六枝特区档案馆牵手六枝特区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4.2万元购买了2吨肥料无偿送给58户猕猴桃种植户,并邀请肥料生产厂家技术员现场传授施肥等技术。还与六枝特区各个农产品配送公司及六枝特区青年商会等企业联系,解决销售之难。我还先后邀请贵州大正家庭职业培训学校和六枝特区鸿昇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师为280名村民进行了创业培训。

    16eb6aa51796488294ea28f1b40835e7.jpg

    图为韦仕兰(右二)与村民拉家常

    众志成城奏凯歌。在大坝村脱贫攻坚团队的带领下,在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大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202贫困户795人全部脱贫,7个村民组实施的“三改三化”“三新一清洁”工程,分别硬化串户路2745米和庭院8632平方米,并且在六枝特区民政局的支持下修建了62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如今走进每个村民组,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凝心聚力再启航,砥砺奋进续华章。大坝村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有了新的思路:我们采取近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首先实施了86户小康菜园工程,改建维修小康水池(井)5口;然后经过组织村支两委及村民代表商议,我们决定扩大规模种植市场看好的蜂糖李等经果林。

    78815c37700d4cd3bb5bb17e6c97754c.jpg

    韦仕兰(右一)指导村民种植蜂糖李

    心动不如行动,我马不停蹄带着48人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经过村民们去冬今春的挥锄流汗种植,81450株蜂糖李落户大坝村。

    民生无小事,历历见初心。我们与村民的一次次促膝谈心,我们组织推进的项目一个个落地,我用真情、真心换得了村民的信任。

    讲述人:韦仕兰 整理:郭府祥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