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朝芬,今年44岁,家住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新春村大田村民组。
六年前,丈夫的逝世不但留给我心里永远的伤痛,还留给我一笔不少的债务。当时,家里的3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生计仅靠我一人外出打工来维持。
我一个单亲母亲,在外打工虽然每月有一定的收入,但往往照顾不了孩子。如何让我们娘儿四人既常常团聚,又有经济收入,我便想到回家发展自己过去喜欢的养猪业。
贫穷的帽子戴上了,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摘掉,不能睁着眼睛伸着手指望国家送这给那。
2017年,我依靠政府的好政策,申请到特惠贷5万元建起猪舍,购买了6头母猪仔饲养。同时,我还投入5000余元从山里引来泉水来保证人畜饮用水。
以前农村养猪为过年,现在我建起的养猪场不光只为过年,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2间猪舍,6头猪仔便是我的全部家底。我知道缺乏技术,生猪长得并不好,不注意预防猪病,一次瘟疫就会使自己的本钱打水漂。因此,我就请懂行的技术员传授养殖技巧,并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在养猪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自己养猪的“道道”。
杨朝芬在猪圈里干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家的生猪长势越来越好,当年,20余头肥猪出售后就赚了10多万块钱,不但还了家中所欠的债,还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是猪肉市场的利好之年。我依旧借着市场的“东风”,继续发展生猪养殖。年初新建了8间猪圈,现在存栏40多头生猪,按现在的行情,到年底,20万的收入应该没有问题。
老话说得好,家有存粮心不慌。平时圈舍清理出来的猪粪便我都运到自家的5亩稻田里,用犁田机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可种上优质稻。秋收后,5000多斤黄黄的稻谷堆在家里,全家人一年的吃粮绰绰有余。
几年来,每当天一亮,我得抓紧起床,开始猪场一天忙碌的工作:清理猪舍、给猪饮水喂食,运送猪粪,工作忙碌但井井有条,虽累但快乐着呢。
有了收入,我就着手改善一家人的居住环境。这几天,计划新建200余平方米的房屋正在进行第二层施工。
杨朝芬家正在修建的新房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农民现在算是赶上好时代。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挑起一家的重担真不容易。我知道在脱贫路上创业的成功,靠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靠的是帮扶干部的倾心扶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终于丢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讲述人:杨朝芬 整理:郭府祥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