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饶兴国,今年55岁,是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花德村黑羊箐村民组村民。
四年前,我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里还有一位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我们一家5口人全靠种植水稻过日子。尽管我和妻子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2017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虽然被列为贫困户,但是我从来不气馁,便跟妻子商量:现在日子过得有点艰难,每年光靠种植水稻效益太低,成不了什么气候。目前家里还养着两头牛,村里的四周天然牧草丰富,水源充足。放两头也是放,养多头也是养。不如跟亲戚朋友借点钱,再买两头母牛来养,等来年下崽就逐渐多起来,这样也能增加家里的收入。
饶兴国饲养的水牛
妻子同意了我的养牛计划。2018年,根据国家惠农政策,我向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特惠贷5万元,修建里3个养牛圈舍,购入两头母牛参与喂养。牛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既便于管理,又长得体肥膘壮。
养牛没有巧,水足草料饱。我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一边种庄稼,一边养牛。白天,放牛在山上食草,晚上精心护理。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学习养殖技术“牛为啥长得慢?”“为啥不爱吃食?”“什么症状说明牛生了病?”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养水牛看到了吹糠见米的成效,养殖数量也逐渐增多,现在已达到14头。每年,我都会瞅准市场及时出手,年增收2万余元。
2019年,我又在房屋旁边修建3.3亩鱼塘,投放1万元的鱼苗。每年成品鱼出售年收入达1万余元。
饶兴国给塘里的鱼添料
我的家庭在脱贫道路上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相助及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引导,其中的教育扶贫政策立住了我家的根本。通过国家助学金和各项教育资助的政策,长子饶仕海大学毕业,在贵州民生中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小女儿饶仕琴就读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幼师专业三年级,明年7月即将毕业。教育帮扶政策改变了我的家庭,让原本贫困的家庭充满希望和生机。
我和妻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凭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凭着勤劳朴实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干劲,在家专心发展水牛和池塘养鱼,孩子在学校愉快地安坐课堂,认认真真读书,我们一家人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梦。真是孩子学成喜满怀,牛壮鱼肥心敞亮!
讲述人:饶兴国 整理:郭府祥
编辑:李恒 宋宜霖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