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吉华,是梭戛乡乐群村党支部书记。
2000年7月,我从六盘水市民族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在都市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偏僻、高寒、贫困的家乡梭戛乡乐群村。
乐群村以前是出了名的“懒汉一窝摞,专等低保打酒喝。家家户户泥巴路,楼上包谷扬尘多。吃肉吃米盼年到,家中住的狼蕨窝。”
2013年6月,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担起了全村经济发展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2014年3月,我创办了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亩种植烤烟和蔬菜,当年盈利70000多元,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后, 第二年,我信心满满地准备种植300亩规模的魔芋套种薏仁米,由于每亩投资1万元,缺口资金50万元,我叫上妻子兰丽平到乡信用社,把家里的房屋、产业等作为抵押,贷款50万补上资金缺口。可是好事多磨,种上魔芋后,几乎天天下雨,魔芋怕涝,300亩魔芋绝收,薏仁米也收获不大。50万元的贷款打了水漂不说,还亏损了100多万元。妻子兰丽平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多次提出离婚,说和我这个“败家子” 日子没法过下去。我同意离婚,孩子由我带。
哪里滚倒哪里爬起来。2015年,从银行贷不到款,我四处筹措,借遍了亲戚朋友和同学,筹款35万元发展蔬菜产业,当年除去成本,净赚20万元。2016年,我自费外出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认真查找产业失败的原因。经过了几个月的思考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以种养循环产业链模式整合资金670万元修建养猪场,取得了良好效益。2017年4月,兰丽平与我复婚。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先后建成了年产20吨食用菌基地、年产40吨的云茸基地、规划建设1000亩的中药材枳壳基地已建成300亩,并林下套种蔬菜。年出栏6000头的育肥猪场已建成投用。依托大北农集团的发展优势,村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生猪养殖及配套产业,总投资1.2亿元年出栏4.6万头的育肥猪场即将建成投产,年产5万吨有机肥加工厂有序推进,产业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腾飞,结构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跨越。去年年底,乐群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0余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2000余万元。2019以来,合作社就近就地解决务工1万余人次,向群众分红和发放务工收入120余万元,做到了村集体发展与贫困户发财的互利双赢。从去年开始,乐群村的村干部报酬在特区发放固定工资的基础上,由村合作社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有效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一名残疾人和农村党支部书记,我将踊跃担起带领群众发展的职责使命,不负韶华、不负组织、不负人民。
讲述人:胡吉华 整理人:李海培
编辑:宋宜霖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