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让居住在深山、路远、贫瘠、高寒地区的老百姓告别了大山,住进集中统一修建的宽敞亮堂楼房里。搬迁后,原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村民唐安定凭着稳扎稳打、勤劳肯干,实现了脱贫致富,今天一起来看看唐安定的脱贫故事。
今年48岁的唐安定原是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上街组村民,初中未毕业的他切身体会家中贫困的无奈,为寻找一条求生之路,他独自外出到浙江一带打拼。34岁那年,他与惠水的布依族姑娘喜结连理,随后一双儿女出生。
为了尽快结束一家人的游子生活,唐安定四年前携妻儿回到家乡。回来后,一家人居无定所,只能借房居住,夫妻俩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工挣钱养家。
2018年7月初,唐安定全家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入六枝牂牁大道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聚福新苑小区,住上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崭新屋子。小区附近学校、交通、水电、网络及文化活动场地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一家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国家政策的实惠。
说起以前和现在的生活对比,唐安定感慨地说:“以前出行小孩子走路上学,现在都有公交车。现在小孩子在这里可以学音乐学舞蹈,教育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现在这里一出去就是医院,以前从家到这里的医院最起码要一个小时。”
搬迁后,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是唐安定刚搬到安置点后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唐安定在外做过生意,经过与妻子反复商量,他决定重操旧业。当时包里仅仅只剩600元钱,唐安定用600元钱购买了200多斤西瓜和两箱苹果,用一辆破旧的手推板车推着在小区里售卖。
“刚开始因为我们楼下有个小菜市场,我们就在七栋楼这里卖,随着规模的扩大,又卖饮料、大米、菜油、白酒等等这一类的。”唐安定回忆道。
为了方便群众生活需求,聚福新苑居民委员会在小区开辟商业饮食为一体的商业街。唐安定按照居委会的规划,在商业街搭棚,开起了小型超市,生意蒸蒸日上。唐安定说:“现在除了我的车款,超市里的货都有七八万了。”
如今,唐安定一家依靠党和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脱贫致富。房后铁锈斑驳的手推车记录着他沿路叫卖的过去,崭新的小轿车展示着幸福新生活的开启,两辆车的对比,正是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落地有声的真实写照。
融媒体中心记者:敖成权 通讯员:郭府祥
编辑:宋宜霖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