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六枝特区牛场乡的最高处远眺,山水相连,峰高云起,成片的农业产业,宛若一条条绿色飘带在山与山之间起舞。不由心生感慨:“寒冬腊月,牛场真牛!”
近看,一间又一间漂亮的白墙小平房,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老百姓手持机器的犁地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正在栽种的生姜,不时传出一股股诱人的香味。
瞧一瞧,看一看,牛场乡的这次今冬明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之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人说,能够在牛场乡种植几千亩的魔芋,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这传奇的背后,牛场乡全体干部职工付出了不少心血,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打赢这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硬仗”。
还有人说,牛场乡为了抢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涌现出工作27年如一日的牛场乡“活地图”一一甘忠伦,他不仅是农业方面的高级工程师,还是六枝特区牛场乡林业站站长。多年来,由于他肯干、敢干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赞扬和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认可。
27年来,谦虚谨慎的甘忠伦,已将牛场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工作中,他和分管农业的领导翻山越岭,通过一个月的时间,硬是丈量了几千亩土地,用于魔芋种植,他真的是用脚步和实际行动“量”出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甘忠伦同志工作认真,业务能力超强,他就是我们牛场乡的‘活地图’”。牛场乡党委副书记商凤华竖起大拇指,对甘忠伦的工作进行点赞和肯定。
“魔王”刘登松、高启才、龙尚显、黄开佩、龙瑞,他们主动种植魔芋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的故事,已成为牛场乡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佳话。此外,刘刚、王道国、张燕同时被牛场乡广大老百姓赞誉为“牛王”、“猪王”、“鸡王”,这“三王”都是牛场乡养牛、养猪和养鸡大户。
他们表示: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王道。这就是牛场乡总结和推广出的“活地图”和“牛魔王”,均得到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他们为该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好头、开好局。
今年以来,牛场乡党委政府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和六枝特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并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由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双组长”,其余所涉及农业产业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将该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二是按照政府引导、站所指导、村(居)和合作社主抓,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的原则,在巩固已有产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六枝特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三是积极组织乡村组干部开展进村入户,通过利用广播、横幅、标语、开群众会等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改变农户由被动调减为主动的思想观念,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四是组建产业技术专班深入田间地头,亲临现场指导,魔芋种植项目依托云南省魔芋专家高川、高启才、曾成伦等提供技术支持,小黄姜种植依托贵州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为牛场乡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坚强保障。五是茶叶、辣椒、食用菌、刺梨、冰脆李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深入推进车厘子、赤松茸、花椒、魔芋、辣椒加工厂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牛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完成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工作,其中补植补造茶叶3040.6亩(140万株),补植刺梨6000株,补植枇杷1500株;完成2020年度的25437亩的天然林和全乡3.5万亩经济林的管护及森林防火工作;完成2019年度新增刺梨种植2591亩;完成2020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800余亩的土地落实、测量、种植工作;完成茶叶种植4000亩,刺梨种植9000亩,枇杷种植4000亩,冰脆李种植1200亩,生姜种植500亩,魔芋种植4000亩;生猪养殖8000头,放养黄牛数百头,本地鸡养殖数万羽;辣椒4000亩,已完成土地流转;洋芋6000亩,已完成土地流转;全乡召开群众会7500人次,发放六枝特区森林防火禁火令10000余份,张贴标语100余条,发放防火通知书和防火公告各3000余份,拟写固定标语30条,宣传车巡回宣传70余次。
来源:乌蒙新报
编辑: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