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教育整顿——英模风采】扎根基层 以自身践行为人民服务之宗旨——记六枝特区司法局关寨镇司法所所长陈松
2021-04-04 14:31:08 六枝融媒
  • 陈松,男,彝族,中共党员,1967年6月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进入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一直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堕却乡(现改为关寨镇)司法所所长。该同志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6年以来,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凭着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全乡百姓的满腔热情,他始终脚踏实地的在平凡的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坚守着“第一道防线”。扎根基层二十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关寨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为关寨镇社会的和谐平安、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先后荣获过各级各类表彰29次,其中5次荣获特区、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次被特区、乡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市“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荣获市“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2009年受省人民政府表彰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市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荣获六盘水市司法行政系统“十佳司法所长”称号和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

    春风化雨,解纠纷于邻里。陈松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上,26年如一日,认真对待每一件纠纷,坚持调查研究,制定调解方案,真诚地与当事人“交心”、“谈心”,并运用法律和有关事实做耐心说服教育。他平时对自己要求甚严,常告诫自己一不能占,二不能贪,三不能徇情枉法,要一碗水端平,做到公正不私。他常说:“处理问题不能简单地以分是非来判输赢,而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调解纠纷时,针对不同当事人,运用不同的言词方式来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他接手经办的案子大都为辖区境内疑难重大的矛盾纠纷,有的是村调委会不好协调或难以调解的纠纷,但在他的努力下,均能得到妥善解决。2010年初,下麻翁村村民张某与杜某因树木权属问题发生纠纷,引起冲突打架,双方各自通知亲友准备打群架,陈松接报后,马上奔赴现场,当时现场人员混杂,双方辱骂声争吵声不绝于耳,对峙气氛紧张,一触即发,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使矛盾进一步升级、激化,不利于纠纷的解决。为此,他当众制止闹事人员,分别找双方进行疏导,通过对双方进行法制教育,严肃指出他们组织群体械斗这一行为的严重违法性,并保证调委会会秉公办事。在他近2个小时的努力下,终于稳住了双方激化局势。至此,陈松就与村调委会协商后,组织就地现场调解,可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没能达成共识。但陈松并没有泄气和放弃,多次给张、杜两家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并找两家亲属来参与做思想工作,通过几番苦心和好意的疏导,最终取得双方的理解,赞同了他的调解,分清了树木权属,双方自愿签订了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在场旁听和观看的群众赞扬纷纷,称这次调解方法得当,处事公道。

    处事不惊,化矛盾于细节。2015年3月16日,关寨镇箐口村张某与水城县红岩乡朱某俩人骑摩托车在关寨镇荒田村境内相撞,致张某受伤后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张某家属悲痛之下,组织亲友准备将尸体抬到朱某家去。陈松闻讯就马上向乡党委、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立即赶往死者张某家进行劝导稳控,陈松一到,大部分人都认识他,纷纷向他诉说情况,掌握了大概情况后,陈松语重心长的说:“人死不能复生,你们再怎么闹死者也活不回来了,事故问题也解决不了,你们忍心再去折腾死者吗?咱们还是先办理死者后事,要相信组织,相信有关部门会把事故问题解决好的。”通过苦口婆心和好意的劝导,初步稳定了死者家属及其亲友们的情绪。随后,陈松与朱某家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双方协调处理。在4天时间中组织双方协调4次,通过协商,双方就事故人员死亡赔偿一事达成了一致共识,由朱某家给付死亡赔偿金10万元;死者家属谅解朱某,并向司法部门出具“谅解书”。根据所达成的共识,陈松组织双方家属一同到交警部门签订了正式协议。

    耐心用心,帮教从心出发。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陈松同志用真心去帮教,用真情去感化刑释解教人员,对待刑释解教人员,陈松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用一颗滚烫的心,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例如,荒田村刑满释放人员林某2014年6月22日返家,因其服刑了22年,现释放回来没有住房,生活困难,陈松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作了反映后,在本乡关寨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点给他协调借出一套房屋居住,同时与乡民政办协调,帮助林某解决了2床棉被和三个月内每月解决临时救助款参百元(300元)的生活保障金。林某放下包袱,振作起精神,开始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勤勤恳恳,做好法治宣传。陈松同志坚定“搞好法律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保一方平安的前提”这一信念,始终抓住普法教育不放松。合理利用各节假日、纪念日牵头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制发宣传单、搞法律咨询等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并定期到乡境内中小学校上法制课。此外,陈松同志对全乡7个行政村,39名村级调解员及普法骨干每年组织至少2次以上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和普法骨干的整体素质,为司法所指导调解工作,解决矛盾纠纷,锻炼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一直以来,陈松同志不但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更是用心做好每项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难得睡一个囫囵觉,每逢节假日或遇到发生突发性纠纷时,为了纠纷能及时得到调解结案,常常工作到深夜或凌晨。作为一名最基层司法工作者,陈松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尽责,他关注民生,心系工作,情系群众,他热衷于本职工作,奉献于关寨镇,把本职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用他的真情和汗水,一丝不苟地投身于保稳定、构和谐的工作中,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牢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石青云

    执行监制:胡娴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