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法”的冲突
五龙村地处六枝特区东南部,距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不到3公里。全村约1300户,5000余人。为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月9日,经特区委编委会决定,将设在五龙村的河丰小学调整为河丰教学点,隶属于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
2021年4月份,六枝特区交警大队查获一辆严重超载面包车,面包车核载8人,实载15人,除了驾驶员外,全部是未成年学生。5月,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干警蒋锋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邓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公开听证,在听证过程中,案件当事人陈述:其非法超载也是不得已,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河丰小学调整为河丰教学点调整为六枝特区十一小后,五龙村所有家长都将自己孩子送到十一小上学,因很多家长外出务工,自己在送孩子上学时,许多老人请求一起送,由于左邻右舍关系,没有办法拒绝。
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要去学校了解一下。到学校才发现实际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共有1800名学生,才经过几年的发展,五龙村在十一小上学的就有352名学生,很多学生上下学都是靠三轮车、摩托车,每辆三轮车的后面坐5、6个小学生,摩托车都是载2、3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
经了解,这些三轮车和摩托车都没有任何手续,且基本上都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驾驶,严重威胁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但现实问题是不让这些三轮车和摩托车载小孩,352名学生上学怎么办?这体现怎么用检察智慧解决这“情”与“法”的冲突?
磋商让公益保护更精准
为了实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事、烦心事,第四检察部的干警到特区十一小与学校的校长进行磋商,商讨如何解决352名学生上学安全问题。
校长邓海表示,352名学生上下学安全是学校最为关注、最为头疼的事,学生家长多次反映,要求学校联系公交公司开通公交车,学校领导班子也多次与公交公司联系,希望公交公司能够开通公交车,将公交车线路延伸到五龙村,解决学生上下学安全难题,但因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许可,公交公司至今没有回应。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协调相关行政机关解决开通公交车难题,学校提出公交车开通方案:考虑到学生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才放学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早上7:30,在五龙村固定的一个等公交车,下午4:20学校组织学生排队上公交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安全,又让公交车不浪费时间,实现学校、家长、公交公司三方共赢。
公开听证回应群众新期待
5月27,检察长余松了解到特区第十一小学生上学安全存在隐患后,要求第四检察部干警增强守护社会公共利益、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公益意识,在其位某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在最快时间内与相关的行政机关磋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立行立改。
5月28日,第四检察部干警实地查看特区十一小到五龙村道路和走访村民,了解道路是否能达到开通公交车的条件和是否有开通必要,经深入仔细调查分析,该路段有开通公交车的必要性和达到开通公交车的条件。
5月3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的前一天,检察机关以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为名,就是否应开通特区十一小至特区九龙街道办五龙村公交车一事,邀请了特区人大代表、特区政协委员,相关行政单位和主体代表参加公开听证。
在听证会上,特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赞赏检察机关以听证会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一致认同开通公交车到五龙村十分必要,并表示相关行政部门必须作为头等大事要立即办,不能等,因为这涉及到近百名学生的安全,如果出现一点事故,对于每个家庭都是致命性打击。相关行政单位交通局表示,开通公交车势在必行,只有开通了公交车,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学生上下学乘坐无证驾驶的三轮车和摩托车,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会后将积极与公交公司查看路线,研究开通事宜。主体代表特区第十一小表示,将积极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向家长呼吁坚决不坐黑车,增强安全意识。
公开送达让检察建议“掷地有声”
为了落实张军检察长提出“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的要求,督促行政机关尽快履行职责,及时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6月2日,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参加听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监督员到六枝特区交通局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努力聚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合力,以最快时间推动公交车开通线路和时间。
参会的分管公交的副局长当场签收检察建议书,将严格抓好检察建议的落实,积极履职,在最快时间要求公交公司提出通行时间和方案,守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还表态将以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为契机,组织工作人员在全区学校周边进行安全排查,联合各方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行业监管。
通讯员:蒋锋 郑蓉
编辑:谢俊 苏琨媛(实习)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