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六枝特区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全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特别是脱贫攻坚期间,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区农业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食用菌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近年来,六枝特区紧扣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生猪、肉牛、水产等产业齐头并进,在六枝的青山绿水间蓬勃发展。
目前,全区种植茶叶、刺梨、猕猴桃、樱桃等特色优势产业131.8万亩。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9个、万亩产业基地8个、规模养殖场41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69家。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33个。
猕猴桃
近年来,六枝特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建成28个食用菌基地,以大用食用菌基地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银壶、岩脚、梭戛、牛场等乡镇,共计发展食用菌种植1500亩,实现年产菌棒1500万棒。食用菌林下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月亮河乡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万棒,总计能达15万棒。青山绿水间一排排菌棒整齐有序地静卧在菌架上,一朵朵“伞”状的小蘑菇从菌棒的两端长出,散发着夏季特有的活力。
食用菌
六枝特区的食用菌种植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公司负责前端菌棒生产销售、技术培训、后端产品回收加工及销售;合作社负责中端菌棒出菇管理;村集体负责组织农户培训,协调解决工农关系和基地水、电、路等有关问题;农户参与出菇生产,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林下食用菌基地
近年来,六枝特区还通过“果旅融合”,使农业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了农村和游客的互动,让农业插上旅游的翅膀。同时,通过电商订单式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大用镇骂冗村猕猴桃青岗河基地,龙河镇万亩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连片的猕猴桃树遍布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高高的架子上挂满了鸡蛋般大小的猕猴桃煞是可爱。龙河镇猕猴桃基地总体规划种植一万亩,基地着力创新种植技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上架、次年挂果,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规范化管理。水果产业发展的同时,用工量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用工量就达7.5万人,随着今年猕猴桃的逐渐成熟,用工量预计可达10万人次。
茶产业
六枝特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引领,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区现有茶园总面积达15.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0.71万亩,有茶叶企业53家,拥有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7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郎岱镇和月亮河乡的双文茶园始终坚持茶业产业绿色发展,让“打铁关”品牌不断壮大,目前茶园发展面积已达5000余亩,常年解决务工人数达到160余人,合作社已形成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成熟产业链。贵州鸿森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六枝特区首家突破一万亩种植规模的茶企,目前茶业基地规模已达12000亩。近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茶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加工升级,不断提高茶产业市场竞争力。茶叶引发的经济链,不光在卖茶这一环节,贵州多彩黔情茶叶有限公司,春日的季节游人除了欣赏美丽春色,还可以到茶园体验采茶乐趣,在青山环绕间,品上一杯新鲜出炉的清茶,吃上一餐农家菜,感受乡村的魅力,这也是茶叶引发的“涟漪效应”。
六枝的良好生态和气候资源是六枝茶的最大优势,六枝特区茶园位于北纬25℃至30℃的黄金纬度,茶园海拔大多在1400米以上,年均日照时数1107小时。茶树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悠然成长,片片芽叶犹如绿宝石,茶汤色泽绿亮、滋味醇厚,让六枝茶产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在龙头产业的引领下,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特色农业、畜牧养殖、劳务输出、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产业的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媒体中心记者:敖成权
编辑:石青云 苏琨媛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