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革命精神永不灭 红色家风代代传——访革命先烈李伯平家属
2021-07-07 17:34:52 六枝融媒
  • 沿着郎岱古镇的石灰街往里走,穿过蜿蜒的小路,十分钟左右,一栋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瓦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1933年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革命先烈李伯平的故居。

    在郎岱古镇,只要提起李伯平,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英烈,他是郎岱人的骄傲,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170d5e1971fc48f09ade4e4cae8dbfe1.jpg

    李伯平在我们郎岱镇是一个有名人物,我们小的时候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这个老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郎岱镇居民董玉然说。 

    小时候听到街坊说,郎岱出去参加革命的这些老人的事迹,其中一个老人就是李伯平,以前在读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听老师宣传郎岱老人们的革命事迹,我对他们非常崇拜。 郎岱镇居民龙泉说。

    f8d76c7045d847e48edfb48f49917ad6.jpg

    李伯平革命烈士证明书

    李伯平,原名李治邦,化名金雨。1907年10月出生于贵州省郎岱县(现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在郎岱街上经营杂货店,其母为家庭主妇。

    李伯平从小聪明好学、乐于助人,父母都非常看重他,一心希望他继承家业。  

    1926年2月,李伯平离家考入贵州省立师范学校,1929年春又考入省立贵州大学。1931年春考入上海法学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此期间,李伯平结识了徐进(贵州纳雍人),开始参加革命活动。f1f593509af84a12b3e5f485bca0f7e3.jpg

    1932年,经徐进介绍,李伯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曾担任上海法南区团军委、江苏省团军委秘书。后由于工作勤奋,于1932年转为正式党员,不久,调团中央军委工作。同年冬,由于叛徒出卖,通讯关系被国民党反动派检查信件时察觉,在上海交通大学附近海恪路海恪里内被捕,由法租界引渡入公安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解往南京。

    李伯平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软硬兼施,不动摇、不屈服,对党忠贞 ,为此,他受尽了酷刑。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3月6日,李伯平在南京雨花台被枪杀,就义时年仅26岁。

    90a3545d900e41708650c6af6b040029.jpg

    郎岱解放后,1950年,原郎岱县委、县政府为李伯平烈士召开了追悼会,将其遗像入殓,与郎岱“三·三”革命暴动牺牲的烈士遗骸一起,安葬在郎岱城西的陇官箐“三·三”革命暴动烈士墓,以便缅怀纪念。

    李伯平牺牲时,大儿子李燕新年仅4岁,小儿子李燕翼则是遗腹子。尽管他们父子见面很少甚至未曾见过,但却血脉相承,都继承了李伯平的革命精神。 

    我父亲以我爷爷的这个事迹来教育我们,我爷爷1933年牺牲了过后,我父亲和我叔叔受到他的影响,都参加了郎岱的三三暴动,解放郎岱后参加革命活动,我们全家都受到了爷爷的影响。李伯平之孙李兰勇说。

    李伯平已经离开我们88年了,他的光荣事迹对我们有很大影响,我们和我老公还有女儿一家三口,都是共产党员,还有李伯平的儿媳妇,我的婆婆也是共产党员。李伯平的孙媳叶本霞说。

    上世纪50年代,李伯平的小儿子李燕翼为了在火灾中抢救国家粮食,不幸牺牲,当时不到30岁,与他父亲一样,用生命诠释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fb3bcca9cfbc4bb9959df69b85f5509b.jpg

    李伯平故居庭院

    革命后代话初心,红色精神代代传。到了李伯平的孙子李兰勇这一代,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已经成了一种家风。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受到爷爷的影响,我们时刻以党性来要求自己,现在我的女儿也是党员,家风以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李伯平的孙子李兰勇说。

    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在郎岱的岱山书院里,郎岱镇将郎岱籍先烈们的事迹整理成册,供后人瞻仰。李兰勇与老伴来到李伯平画像前久久不能平静。李伯平牺牲88年后的今天,祖国安定和谐,繁荣昌盛,先烈们革命精神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来源:刘静 彭戈循


    编辑:张宇豪(实习)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