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乡:更新技术 培育人才 念好小叶子上的致富经
2021-08-05 16:51:24 六枝融媒
  • 牛场乡烤烟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牛场乡烤烟产业始终立足技术创新发展,不断更新设备、培育人才,让烤烟产业沿着农业现代化方向不断探索前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4a427fd57444dd09fec18fc909c273a.jpg

    牛场乡烤烟种植基地

    烤烟成熟的季节,牛场乡牛场村烤烟种植户张行付家的院子里堆满了上午采摘的一袋袋烟叶,许多村民坐在其中忙着选取烟叶绑在杆上,为下一步的烘烤做准备。

    张行付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烟叶,从烤烟开始种植到管护到采收都需要大量的用工。烤烟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张行付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好去处。

    烤烟种植户张行付的妻子胡敏说:“烤烟成熟的季节,平均每天都是十多个工人来我家做工。”

    2b7de1f0b8624d7faa484e8d64daa483.jpg

    工人们正在进行烤烟绑扎

    正在对工人进行烤烟绑扎指导的田俊是六枝特区烟草公司派驻在牛场乡的技术员,今天牛场乡种植户们的烟叶,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从种植户土地的检测,到烟叶的育苗、移栽、管护、采收,再到烟叶的烘烤和收购,任何一个细微环节都有技术员们观察指导的身影。

    特区烟草公司牛场工作站技术员田俊说;“牛场乡烟叶站所辖的烤烟种植面积是1270亩,种植农户12户,我们对他们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从土壤检测全程跟踪和服务,一直到现在的烘烤,分级,扎把堆放等,都是我们向农户逐一指导。”

    上世纪九十年代,六枝兴起过一股烤烟种植热,每个乡镇都有烟叶种植地,烤烟房林立,但后来除了自然条件适宜的牛场外,其他乡镇几乎都放弃了这个产业。

    84ef9e8692ae4197964a057e312172c9.jpg

    工人们正在进行烤烟绑扎

    在烤烟种植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牛场乡的种植户们通过对烤烟种植、烘烤技术的不断学习、摸索、培训,已经从一开始懵懵懂懂的“小白”变成了技术能手。特别是近两年,新型烤烟设备的运用,让张行付等种植户享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红利”。

    张行付说:“一九九几年的那种老式烤房,烤的数量比较少,最多烤得了120杆左右,现在烤房的容量比较大,烤得了四百多杆,更节省力气,现在相比以前,科技在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做起来更加方便了。”

    在黔中村一座烤烟房前,马永龙正在查看烟叶的情况。这座烤烟房是脱贫攻坚期间由市扶贫局出资修建的,拥有自动化的监控系统,与过去的人力烧煤、用温度计观察的老烤房有着天壤之别。

    e22bd23c61dc4e28805f9717c96bf134.jpg

    马永龙查看烘烤中的烟叶情况

    今年57岁的马永龙从1996年就开始种植烟叶,7年前,他开始流转村民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烟叶让他和周围村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牛场乡黔中村烟叶种植户马永龙说:“第一年的时候,烟没有栽出来,差不多烤失败了,所以没有多少收入,过了第一年,烟叶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烘烤,烟草公司的邓经理也经常过来指导,以后每年的收入都有10万多。今年的种植面积在80亩左右,除了支付工人工资,还能赚20多万。”

    03cfa27094704aed8f97f723ddb75c48.jpg烤烟烘烤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烤烟不仅给牛场乡农户带来了收入,更培养出一批像张行付和马永龙这样的“土专家”,通过烤烟站的技术培训入门,他们理解到技术提升在农业生产上的积极意义,在不断磨练自身技术的同时,也为产业的扩大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马永龙说:“在烘烤过程中,工人有不太熟练的,我都会教他们。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烘烟的,我会把烘烤的技术告诉他。以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技术,能指导别人了。”



    融媒体中心记者:令狐荣骏 刘静


    编辑:王薇 王艳睿(见习)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