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岩脚镇草原村在阳光的照耀和绿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往村中走去,白墙黛瓦,宽道“新绿”,满眼是座落有序的农家小院,院墙上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靓丽的村中美景线。
2021年,草原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文明乡村创建、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坑塘改造和残垣断壁拆除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快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富民新路。
走进草原村,规划整修一新的文化长廊和体育设施齐全,扩建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通村组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并在道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一路绿树、一路鲜花已成为草原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岩脚镇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李华笑着说道:“如今的草原村,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生态宜居,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说话间,村民宋永学开着自己的大货车,停在文化长廊边上,听到我们的谈话,他凑过来说:“以前草原村泥泞难行的泥巴路,畜禽乱跑垃圾乱堆,还有穷得叮当响的贫困。”
现在的草原村,宽阔干净的马路直通村中,杨柳依依轻抚青瓦白墙,太阳能路灯将村子的夜晚变得明亮起来……改造了房屋,修好了马路,整治了河道,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村民们说,草原村之变得益于“特色田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
顺着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我们一路前行来到采摘园,这段时间,正是各种精品水果渐次成熟、上市的时候,在村民蔡志勇的采摘园的山坡上,黄橙橙的枇杷压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由于独特的气候优势,土地产值高,经济效益好,草原村的枇杷比其它地方早熟1至2个月,老百姓种植枇杷的积极性很高,家家户户种植枇杷,4月满山“金果”便已成熟,草原村成了“花果山”。
为了扩大枇杷产业发展,草原村坚持支部引路,大力推广“支部+特色产业”“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企业”等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采摘园的枇杷已进入丰产期,采摘园里还种植枇杷、蜂糖李、油桃等,集美食、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采摘园,四季都有水果采摘。目前,平均每天可收入1000余元。
从采摘园里出来,我们顺着田边的机耕道行走,田地里村民有的在犁田插秧、有的在采摘蔬菜、有的耕地施肥、有的清沟排水、有的整理苗床,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大家正抓紧农时,为夏粮增收积极备战。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大夏耘生产的科技指导和服务工作,草原村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仁轻介绍:“对全村九个村民组559户开展农资配送上门服务,到田间地头指导培训,给村民带来了不少便利。
看到我们的到来,正在地里采摘佛手瓜尖的草原村四组村民陈文勇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我是党员,党的政策好啊,种了50余亩佛手瓜尖,四天采摘一次,可以采摘7个月,产量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六盘水,贵阳等地。我还有5辆货车承包给别人跑运输,我的生活是竹子节节高”。
据了解,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许富贵带领村里4户脱贫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养殖能繁母牛西门塔尔,我们便欣然前往采访。
许富贵以前在外经商,听说家乡的政策越来越好,2017年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他的养殖场每年用工1000余人(次)。我们在他家牛圈看到,80余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映入眼帘,经过细心管理,许富贵的牛长势良好,产肉率也较高。许富贵介绍,依靠着党的好政策,家庭收入年年增加,养牛的势头越来越足。
作为一名养牛专业户,许富贵在搞养殖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苦创业、曲折发展、不断扩大的历程。致富不忘众乡亲,许富贵在掌握了养牛技术并扩大规模以后,先后帮助带动村里4名村民走上了养牛的致富道路,并在技术、资金、销售、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使他们每户靠养牛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
村民李山每天到许富贵的牛场定时喂牛、配料,闲时便回家干农活,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养牛技术,也增加了自己一份收入,现在他的干劲更加十足。
站在村里的莲花池边任意处看草原村,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后面是山、前面是水,中间村庄,青砖黛瓦,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琴 黄楼英杰
编辑:汪琪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