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2021年9月报道,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李先生怀疑自己被室友偷偷在食物里放了可疑的药丸,于是报警。警方发现可疑的药丸为“迷药”,于是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集走私、吸贩毒品等于一体的违法犯罪网络。
原来,李先生怀疑自己被同性室友迷奸,并提供了自己在室友床底下偶然发现的一颗小药丸。李先生表示,自己最近经常在和室友一起吃饭后“断片”,次日醒来感觉身体不适,在一次打扫宿舍卫生时,又发现了这颗小药丸,而自己和室友都好久没有生病买药了。他怀疑,室友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自己食物中偷偷放入了这种可疑的药丸。经专业检测发现,该药丸是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常被一些犯罪嫌疑人用于迷奸,俗称 “迷药”。警方将李先生室友抓获,其表示自己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使用境外翻墙软件购买了“小药丸”,听说其有“迷药”的效果,但给李先生服用几次后,还未敢有不轨之举。
经过几个月的辗转奔波,扬州江都警方奔赴十多个省份,端掉一涉外走私贩卖毒品团伙,抓获19名嫌疑人,缴获三唑仑等600余粒,斩断了企图通过“迷药”伸向受害人的魔爪。
据了解,这些被抓获的嫌疑人,以年轻人为主,许多还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他们当中一些人通过转手倒卖获取非法收入,而更多的是听信“朋友”推荐,想借助药物的麻醉功能,“俘获”心仪的人。
那么,三唑仑究竟为何物?“迷药”的危害又有哪些呢?三唑仑又称蒙汗药,过量服用可以使人快速昏迷晕倒。不法分子将这类“迷药”加入糖果、饮料等食物中,使服食者暂时昏迷,进而实施不法侵害,有些口服“迷药”可以达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迷晕被害人的效果。“迷药”会使人产生昏迷、失忆等中毒症状,过量使用可出现严重嗜睡、呼吸短促或困难等副作用,长期吸食会引起焦虑、恐慌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死亡。
据了解,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迷药”种类多达十余种,比较常见的成分主要有三唑仑、氯胺酮、氟硝西泮等,还有一种叫做GHB的“迷奸药”,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均属于违禁品。而三唑仑因其起效速度快,被犯罪分子使用最广泛,也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