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旁,一座座生态环保牛舍整齐排列,玉米秸秆发酵场、有机肥处理棚里生产加工正酣。很快,一堆堆沤好的有机肥,将通过大型农机抛散进农田,为六枝的土地提供丰富养分……在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依托大型肉牛养殖企业,“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循环产业链正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在六枝特区党委、政府支持下,这条“种养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正被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家庭牧场“复制”。六枝特区围绕“做大肉牛产业养殖规模、做优养殖结构、提升养殖效益”的发展思路,全力启动贵州凉都生态肉牛全产业链项目,高效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现在,六枝特区已建成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合作社55个,提质改造牛品种改良点30个,每年培育优质肉牛1.2万头。2022年上半年牛存栏9.82万头,出栏2.23万头。
六枝特区通过项目聚集、资金聚集、产业聚集,打造贵州首个黄牛养殖产业“亿元村”,形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项目。
岩脚镇以草原村为中心,带动相连五个村发展牛养殖200户,户均增收2万元/年。岩脚草原合作社养牛场、黄牛产业集团六枝公司岩脚新寨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5000头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8月1日,我们来到草原村许富贵的养殖场,养殖场就坐落于青山绿水间。许富贵难掩喜悦:“现在养殖场肉牛已经从最初的几头增长到了如今的膘肥体壮的80余头,我们还种植了鲜食玉米,每年产出1万立方米优质有机肥。”许富贵说:“这是实打实的收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发展前景。”
六枝特区还建立政策支持体系。2021年,六枝特区通过成立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六枝特区有限责任公司,以政府推动、部门服务、公司引领、农户主体、保险跟进、银行放贷的“六方合作”机制,有效串联起部门、银行、保险、企业、农户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破解肉牛产业“不愿保、不敢贷”融资难题。
在“六方合作”模式推广过程中,建立贵州黄牛SPV六枝分公司与村委、村级防疫员三级服务体系,不定期开展走访服务,为牛养殖业提供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共走访服务合作养殖户45次,开展科学养牛技术培训3期,覆盖100余人次。
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琴
编辑:罗开国
执行监制:曾令艳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