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 郑通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022-08-22 16:54:46
  •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有机会一起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合作培养人才是完成这一使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8月22日,在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上,厦门大学教授郑通涛在做主旨报告时说,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应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一个由政府、高校和企业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合作成功率。


    W020220822505469871318.jpg

    厦门大学教授郑通涛作主旨报告


      “大量研究发现,人才短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郑通涛表示,但从目前的培养情况看,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加快解决的。比如没有一个很好的学分转化系统,这就导致双方学分很难实现互认;比如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发展需求等。


      “所谓人才国际化,就是人才的应用范围既要能满足国内需求,也要满足国际需求。”郑通涛说,中国的大学需要考虑命运共同体建设所带来的文化、经济、宗教、哲学、法律、劳务、教育等诸多挑战,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同时,郑通涛还认为,人才培养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要从经济建设着手,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王薇

    值班主任:曾令艳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