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文旅融合深度发展迸发出新活力
2022-08-31 14:51:45 六枝融媒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六枝特区形成了厚重而多彩的古镇文化、民族文化和三线文化。通过发掘旅游资源、提升接待能力等举措,大力促进文旅融合,让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再度迸发出新的活力。

    追逐明清马帮盐商的足迹,有一座绕不开的小镇——岩脚古镇。

    a6be4788a2024e60a8d2a0e4c61cab49.png

    岩脚镇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始建于明朝,曾是连接川、滇、黔的古驿站、是六枝北部重要的商贸文化中心,素有“小荆州”之称,迄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

    近年来,岩脚镇深挖古镇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创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或漫步岩脚明清盐商文化步行街、或泛舟清澈的廻龙溪上、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品味岩脚“慢时光”。

    8eeaf74e5bea45ca8fe678fed454124c.jpg

    游客赵祺说:“岩脚很不错,游船很好玩很好看,沿岸风景很美,很有特色。”

    在600年的时光中,岩脚镇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岩脚醋、岩脚面、岩脚肉饼、岩脚凉粉……如今,也随着古镇游的火热而香飘四方,为当地人带来了商机。

    商户杨慧说:“我家做了三十多年的凉粉,都是纯手工做的,用柴火搅出来的。现在每天比以前要多卖一两百碗,希望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生意越来越旺越来越好,欢迎大家来岩脚玩。”

    b2f962554e5c4a30a114bb7a2997ca0d.jpg

    在以岩脚、郎岱为代表的古镇文化焕发活力的同时,以布依、彝、苗、仡佬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补雨村虹杨民族服装加工厂的工作室内,村民王明花正在讲解民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符号。这个由王明花创办的文创加工厂,如今已成为补雨村的“网红景点”,每年盈利150万元左右,带动本村15位绣娘就地就业。

    a5c03d5bf8174dd5957fb0a9fe09ecd3.jpg

    虹杨民族服装加工厂负责人王明花说:“以前,我们的绣品没有销路,自从成立了民族服装加工厂后,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销售额现在已经很可观了。下一步,我们准备收集三代人的手工绣法,让年轻人学习,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补雨村位于月亮河乡,这里拥有传承多年的布依民族文化。近年来,补雨村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ffd6d8a3484e4404a44971ee58d3eea4.jpg

    六枝特区民族文化“遍地开花”,在不同的乡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名片。月亮河乡的布依铜鼓、落别乡的布依蜡染、梭戛乡箐苗的独特生态……六枝仿佛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让游客可以直观地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好人好马上三线”,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者来到六枝,开始一步步改变这里的样貌。同时,“三线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萌发、生长、成型。

    698e85e84458418fb283096b116f4dbd.png

    六枝记忆·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大量老照片和三线建设者使用过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资料,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示三线建设的光辉岁月和精神面貌,既能让游客了解“三线文化”的内容,更是传承“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求实”的“三线精神”的重要基地。

    游客杨润萍说:“博物馆内的一件件展品,让我们重温了三线历史,感悟了三线建设的精神。

    文化为魂,旅游铸形,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赋予了不可替代的广度与深度。六枝特区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令游客流连的“诗与远方”。

    融媒体中心记者:令狐荣骏


    编辑:王薇   汪琪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