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着“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教育理念,在六盘水市第二中学的滋养下,在“三线精神”的浸润中,从初出茅庐的羞涩女孩变成一个面对学生从容自信的优秀教师,工作十年间,获得多项荣誉及2022年“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她就是六盘水市第二中学教师、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语文组教研组长彭丽。
光阴的故事里,总有些精神值得去传承。过去的10年,彭丽总是奔走于不同的教室,听课磨课评课。2012年12月,寒风肆虐,冷气逼人,彭丽正式加入教师这个行业,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那时学校的语文办公室比较远,老师们除了语文教研活动时去,一般都会在休息室里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在这个窄小又拥挤的办公室里她遇见了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贵人——王刚老师。没有拜师仪式,有的只是王老师毫无保留,倾尽所有的教诲,王老师上一节课,指导她上一节课,双方展示完之后,又用一节课分析优点与不足,就是在这样的“传帮带”中,彭丽在当年的语文组汇报课上大放光彩,教学成绩斐然,也因此她才冲破学校新老师“第一届止步于高二”的不成文规定,一路带着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到高三,实现了“顶峰”相见的愿望。在此之后彭丽继续传承学校的“传帮带”精神,每年都主动申报“青蓝工程”,先后指导了刘蓉、马妹、韦继朝等多名老师,其中刘蓉老师、马妹老师的教学成绩连续两年名列前茅,韦继朝老师也多次获得了区级表彰。彭丽说,我是市二中“传帮带”的受益者,而这种无私、团结的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去传承。
光阴的故事里,总有些感动值得去留存。过去的10年,彭丽总是秉持“用心呵护,用爱浇灌”去关爱每一个学生。2018年9月,高一新生入学,班上周晓波同学是个有名的“小调皮”,总是不完成作业,时不时“唱反调”,彭丽对他没有叱责,没有恐吓,更没有放任,而是放低成人姿态与周晓波平等交流,获取信任,让其卸下“玩世不恭”的伪装。通过交流,她得知周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面只有一位年迈多病的爷爷照管,家境贫寒和长期的“留守心理”让周晓波感到自卑,很难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得知原因后,彭丽老师也将自己的过往经历与之分享,彭丽告诉他,自己也是来自农村,出生不能选择,但是未来可以创造,如果你还在抱怨你没有遇到太阳,那么你很快就会错过星星,父母务工就是希望给予你最好的条件,如果你枉费父母心血,错过了学习的最好时机,这一生你都会怨恨自己。至此之后周晓波开始努力读书,最后考上了大学,且不忘恩师的教诲。
彭丽说:“高中学生逐渐退却青涩走向成熟,需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之谈心,教会他们适时调节情绪。她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会在日后会以多种形式得到回馈,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满足感、幸福感,而这种满足感、幸福感,值得我用一生去留存。”
光阴的故事里,总有些信念值得去坚守。过去的10年,彭丽注重“自身修炼”,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2019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她严格自律,以身示范,探寻教学新思路,努力的学习“三新”改革的相关知识,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采用新高考模式来讲解高考题,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她仔细研究教材,在每学期开学之际,都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她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截至目前,她已上公开课31节。彭丽说,老师的日常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但接受新事物,领悟新思想,应用新模式,这是教育一线教师职责,只有有了思想基础、有了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的教会如何进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的信念,值得她用一生去坚守。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这段话也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好诠释。在光阴的故事里,彭丽只是众多教师的一个缩影,她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承着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践行着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如命的“三爱”精神,默默耕耘、不计得失,用各自的渺小与平凡在建校以来的57个岁月中托举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明天与未来,这些都是光阴的故事里,值得去守候、去铭记的点点星光。
通讯员:尚任
编辑:王薇 汪琪
值班主任:石青云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