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六枝特区强引领、促服务,通过建章立制,凝聚共识,补强短板,强化督导办法,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号召力、执行力、服务力,增添“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信心和动能,有力有效提升六枝城市形象。
强化示范引领,提升组织“号召力”。强化组织保障,领导干部引领带动,发动全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目的意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专班,建章立制,在统筹兼顾上下功夫。10月21日,特区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工作推进会,下发六枝“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志愿服务活动通知,凝聚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识。二是关键少数引领。特区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社区,以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努力提升六枝城市形象。10月21日下午,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带领政协办、宣传部、司法局、中心客运站4家单位负责同志到塔山街道协商志愿服务工作,带动各区直单位深入联系包保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三是强化工作保障。专题研究为中心城区街道各提供20万元保障经费,统一提供公益广告模板、上墙内容等给全区各级各部门使用,统一制作工作手册、市民公约、六盘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5000余份、志愿服务马甲3000套等,分发给中心城区重点单位、重点乡(镇、街道)使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强化包保落实,提升队伍“执行力”。建立完善机制体制,强化专项督查,聚焦单位部门落实包保责任,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构建“三方同责”机制。印发《关于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下发文明创建工作手册,明确街道、包保单位、社区三方责任,让各单位部门清晰掌握“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在城区、小区、主次干道等测评点的详细工作目标任务,做到让区、乡、村三级同频共振、统一行动。目前已明确中心城区22个社区分别由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网格划分包保,平均每3至4个单位包保一个社区,明确四项志愿服务。二是丰富“两点报到”内容。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双报到”工作,将文明社区环境整治、加强文明社区氛围营造、推动文明社区秩序提升、做好文明社区入户走访等工作纳入志愿服务调度;党员干部积极协调配合社区解决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在人员、经费保障等存在困难问题,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日”集中整治,确保志愿服务“红马甲”成为城区时时可感、处处可见的美丽风景线。三是严格“一杆到底”督导。抽调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督查办、宣传部15名领导干部,组建服务保障“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3个专项督查领导小组,聚焦目标任务,强化补短板、强弱项,对包保工作开展全面督导指导,对工作开展迅速、效果明显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敷衍的通报批评,有力有效助推形成三方联动、齐抓共管文明实践工作良好局面。
强化担当作为,提升基层“服务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履职尽责,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一是全员出动服务。全区18个乡(镇、街道)强化认识,主动作为,联系区直包保单位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第一时间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划分网格,按照“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工作手册内容,积极开展整脏治乱,宣传发动等工作,在服务实践中积极发现反馈困难问题,借力包保单位能力加强整改。如10月22日,区委宣传部志愿服务队22名志愿者到塔山街道电厂居委会报道,深入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居委会统一制定新时代文明宣传上墙内容。二是全力整合资源。中心城区街道社区用好“三方同责”包保机制,全面整合区直单位、街道、社区三方资源,将干部职工、保洁员、注册志愿者、青少年学生等人员群体统筹组织起来,制定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居)开展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9.5万余人,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实现干部职工注册志愿者全覆盖,广大志愿者切实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促进志愿服务真正为社区文明创建带来实际改观。三是全面宣传引导。加强“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宣传,深入挖掘辖区民众力量,以志愿者带动示范的作用,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人人参与,户户享有”的文明新风尚;乡(镇、街道)用好宣传橱窗、文明劝导员、单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渠道,加强新时代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等宣传,全力打造全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基层管理氛围,有效促进辖区范围环境卫生整洁化、公共秩序规范化、居民素质文明化。
通讯员:黄树生 宋宜霖
编辑:汪琪
值班主任:石青云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