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学习身边榜样 | 韦仕龙:用时光守护生态梦
2022-11-16 15:40:45
  • 热爱“三农”事业、勤奋务实、勇于探索,这是认识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的人对他的印象。1965年出生的他,在经历原企业改制后,放弃高薪返聘,毅然决然投身到农业发展中,成立了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率先建立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办“月亮河有机红米”,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摇身一变成为了家乡的“红米代言人”,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殊荣。


    1986年,韦仕龙从重庆钢铁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水城钢铁公司工作。2007年在水钢工作了22年的他,得知所在的分公司要实行改制的消息后,心里十分苦恼。面对家庭、经济、工作等多重压力,他放弃了民营钢厂年薪20万元的聘请,选择了回乡创业,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


    在考察、调研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韦仕龙通过研读一本关于有机农业发展的书籍,从中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着手谋划发展有机红香米产业,从育苗到选种、从厂房的修建到土地的租赁,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对有机高端农业发展的支持,他决定把发展有机红香米作为一生追求的梦想。


    利用家乡“水稻民族”称号的特色及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对月亮河乡月亮河村的土壤、水源取样检验,均符合有机水稻种植条件后,韦仕龙带着12万元的改制补偿金,回到家乡——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与志同道合的四位农民,筹集37万元,成立了“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选定了有机红米的产业化发展作为创业目标,并邀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到现场帮助指导育种和选种,通过不断地提纯、扶壮,培育出有机红香米的种子。


    创业之初,韦仕龙在父亲的责任田里试种,通过检测,试种的有机红香米达到有机标准。通过提取周边土质和水样品化验合格后,便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为了不让土壤受到污染、破坏,他始终坚持有机水稻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及除草剂,因此配套修建了2个小养殖场及2个沼气池,分别用于养殖猪、牛,通过产生的猪粪和牛粪改良土壤,并以每亩500元至800元的租金向村民租赁土地,自己管理。


    经过不懈的努力及探索,韦仕龙的有机红香米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响,先后获得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称号。现在,月亮河有机红米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并连续5年实现产量增收,年销售额达650多万元。有机红米种植达2000亩,涉及农户216户1080人,其中脱贫户83户415人,累计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6000人次/年,实现户均增收3300元,既促进了群众增收,又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有机红香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韦仕龙深感责任重大,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目标,“要把有机红香米打造成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让更多群众受益,让贵州品牌唱响全国”。他认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如今,月亮河有机红米、有机香米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山地特色有机循环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韦仕龙打算将企业往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米制品深加工等循环经济方面发展,扩大有机稻种植面积,完善和扩展种植区域的机耕道,把有机产业链延伸,打造有机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培养专业种植、食品深加工研究人员,助力人民群众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活水平。


    来源:凉都组工


    编辑:罗开国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