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的朋友们
请您注意了!!!
六枝特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大家
在做好“防疫防火防盗防诈骗”的前提下
近期,您可能会接到一个
关于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的电话
12340 或 (0851)12340
当“12340”在茫茫人海中
选择了您
请您不要拒接!
您将成为
六枝禁毒最尊贵的“代言人”~
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社会安定、城市安全、人民安宁
请为六枝禁毒工作做出
客观公正的评价
给出一个“满意”回答
您的肯定
是对六枝禁毒
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提醒
测评时间
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12月中旬
测评对象
测评方式
测评内容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禁毒宣传工作成效;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禁毒知识知晓率以及对为期三年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评价等。
接到电话,您可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全省禁毒工作
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贵州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受省禁毒办委托,想了解您对本地禁毒工作情况的评价,希望占用您几分钟,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甄别题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
Q1、您认为本地党委、政府今年对禁毒工作是否重视?【单选题】
1、重视
2、比较重视
3、不太重视
4、不重视
5、不清楚(不读出)
群众对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
Q2、您对本地社区、街道、单位、学校等地禁毒宣传工作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Q3、您对本地公安机关禁毒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
Q4、今年以来,您身边或居住地是否存在吸毒贩毒现象?【单选题】
1、不存在
2、存在
3、不清楚(不读出)
Q5、您认为今年本地公安机关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如何?【单选题】
1、打击有力
2、比较有力
3、不太有力
4、打击不力
5、不清楚(不读出)
Q6、您认为今年本地政府部门对吸毒人员管理如何?【单选题】
1、管得紧
2、管得比较紧
3、管得松
4、不管
5、不清楚 (不读出)
Q7、您当地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现象与去年相比有没有变化?【单选题】
1、没有此类现象
2、有所减少
3、没有变化
4、比去年多
禁毒宣传工作成效
Q8、您是否了解毒品的危害?【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Q9、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看见过宣传禁毒相关内容的标语、长廊、展板、LED显示屏等?【单选题】
1、有
2、没有
Q10、您知道举报吸毒贩毒,查实后有奖励吗?【单选题】
1、知道
2、不知道
Q11、您如果发现吸毒贩毒违法犯罪现象您会:【单选题】
1、积极举报
2、危害到自己利益才举报
3、任何情况都不举报
4、不好说(不读出)
Q12、您认为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否有必要?【单选题】
1、有必要
2、没必要
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
Q13、您所接触的青少年群体是否知道禁毒知识和毒品常识?【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3、不清楚这种情况
Q14、您子女就读的中、小学校,近三年是否开展过禁毒宣传活动?【单选题】
1、开展过
2、未开展过
3、不清楚(未婚或无子女、近三年内无子女在中、小学校就读)(不读出)
贵州省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网络测评问卷
1.听人说吸毒能治病,为了治病可以吸毒。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2.吸食摇头丸是违法行为(A)。
A.正确B.错误
3.毒品成瘾性不强,尝一口不会上瘾。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4.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5.青少年是我国目前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A)。
A.正确B.错误
6.《禁毒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2008年6月1日(A)。
A.正确B.错误
7.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可以不予处罚 。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8.非法种植罂粟是违法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9.《贵州省禁毒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0.吸食毒品等于自我毁灭。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1.吸食冰毒易产生幻觉,如果驾驶机动车辆可能会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2.吸食毒品,既害社会,又害家庭,更害自己。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3.《国务院戒毒条例》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4. 罂粟壳可以当火锅调料,这句话是(B)。
A.正确B.错误
15.《禁毒法》规定我国的禁毒方针是: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并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A)。
A.正确 B.错误
16.当有人威胁青少年学生吸毒时,青少年要将情况主动告知家长和学校,并及时打110报警,寻求帮助。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7.毒品犯罪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鼓励公民、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0.摇头丸主要出现在慢摇吧、迪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应尽量远离这些场所。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预防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2.怀孕女性吸食毒品,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3.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消耗社会财富、腐蚀人的灵魂。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4.吸毒群体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5.偶尔吸一两次毒品,一般都不会上瘾。这种说法( B )。
A.正确 B.错误
26.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会自我约束,谨慎交友,避免误入歧途、深陷毒海。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7.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属于犯罪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8.《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
A、正确 B、错误
29. 能否用罂粟壳作为食品调料?(B)。
A、能 B、不能
30.对于吸毒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1.《禁毒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A)。
A.正确 B.错误
32.共用剃须刀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3. 根据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4.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5. 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6.当毒品在你面前出现时,正确的选择是( C )
A.试一试 B.丢弃毒品
C.报告公安机关 D.当作没看见
37.发现吸、贩毒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举报电话号码是(C)
A.114 B.119 C.110 D.120
38.《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C)吸毒人员。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A.打击处理 B.依法惩治 C.教育和挽救 D.收容看管
39.《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B)。
A.税收减免 B.税收优惠 C.表彰奖励 D.税收减免和优惠
4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A)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
A.立即 B.适时 C.成熟后 D.收割时
41.你认为一个家庭如何才能“远离毒品”?(A)
A.自己拒绝毒品,向父母和亲属介绍毒品常识,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尝试毒品。
B.不去沾毒品,也不关心毒品。
C.自己不去碰毒品就行
D.自己树立防毒意识
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B)。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48年
43.外观为纯白结晶体,被吸贩毒人员俗称为“冰”的毒品是(A)
A.冰毒 B.海洛因
C.摇头丸 D.K粉
44.以下不属于吸毒违法行为的是(D)
A.服食摇头丸B.注射海洛因 C.吸食大麻 D.吸烟
45.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C)
A.昏睡B.毒瘾发作 C.吸毒死亡
46.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C)
A.鼻吸B.静脉注射 C.数人共用注射针
47.青少年远离毒品,以下错误的做法是(B)
A.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
B.在娱乐场所或在外游玩时,食用陌生人递过来的香烟、食品或饮料
C.遇到挫折和烦恼,同教师或家长倾诉交流,寻求长辈们的帮助,及时化解心中的矛盾
D.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4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A.间接接触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49.吸毒的危害包括(D)
A.危害个人: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B.危害家庭:对家庭成员身心摧残、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C.危害社会: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D.以上三个选项。
50.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D)
A.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
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
C.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
D.以上选项都是
答题方式:通过移动电话用户扫描二维码,输入手机号进行号码验证后,自主参与填答问卷
毒品一日不除
禁毒一刻不止
六枝的朋友们
请您注意了!!!
六枝特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大家
在做好“防疫防火防盗防诈骗”的前提下
近期,您可能会接到一个
关于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的电话
12340 或 (0851)12340
当“12340”在茫茫人海中
选择了您
请您不要拒接!
您将成为
六枝禁毒最尊贵的“代言人”~
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社会安定、城市安全、人民安宁
请为六枝禁毒工作做出
客观公正的评价
给出一个“满意”回答
您的肯定
是对六枝禁毒
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提醒
测评时间
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12月中旬
测评对象
测评方式
测评内容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禁毒宣传工作成效;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禁毒知识知晓率以及对为期三年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评价等。
接到电话,您可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全省禁毒工作
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贵州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受省禁毒办委托,想了解您对本地禁毒工作情况的评价,希望占用您几分钟,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甄别题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
Q1、您认为本地党委、政府今年对禁毒工作是否重视?【单选题】
1、重视
2、比较重视
3、不太重视
4、不重视
5、不清楚(不读出)
群众对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
Q2、您对本地社区、街道、单位、学校等地禁毒宣传工作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Q3、您对本地公安机关禁毒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
Q4、今年以来,您身边或居住地是否存在吸毒贩毒现象?【单选题】
1、不存在
2、存在
3、不清楚(不读出)
Q5、您认为今年本地公安机关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如何?【单选题】
1、打击有力
2、比较有力
3、不太有力
4、打击不力
5、不清楚(不读出)
Q6、您认为今年本地政府部门对吸毒人员管理如何?【单选题】
1、管得紧
2、管得比较紧
3、管得松
4、不管
5、不清楚 (不读出)
Q7、您当地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现象与去年相比有没有变化?【单选题】
1、没有此类现象
2、有所减少
3、没有变化
4、比去年多
禁毒宣传工作成效
Q8、您是否了解毒品的危害?【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Q9、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看见过宣传禁毒相关内容的标语、长廊、展板、LED显示屏等?【单选题】
1、有
2、没有
Q10、您知道举报吸毒贩毒,查实后有奖励吗?【单选题】
1、知道
2、不知道
Q11、您如果发现吸毒贩毒违法犯罪现象您会:【单选题】
1、积极举报
2、危害到自己利益才举报
3、任何情况都不举报
4、不好说(不读出)
Q12、您认为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否有必要?【单选题】
1、有必要
2、没必要
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
Q13、您所接触的青少年群体是否知道禁毒知识和毒品常识?【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3、不清楚这种情况
Q14、您子女就读的中、小学校,近三年是否开展过禁毒宣传活动?【单选题】
1、开展过
2、未开展过
3、不清楚(未婚或无子女、近三年内无子女在中、小学校就读)(不读出)
贵州省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网络测评问卷
1.听人说吸毒能治病,为了治病可以吸毒。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2.吸食摇头丸是违法行为(A)。
A.正确B.错误
3.毒品成瘾性不强,尝一口不会上瘾。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4.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5.青少年是我国目前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A)。
A.正确B.错误
6.《禁毒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2008年6月1日(A)。
A.正确B.错误
7.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可以不予处罚 。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8.非法种植罂粟是违法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9.《贵州省禁毒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0.吸食毒品等于自我毁灭。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1.吸食冰毒易产生幻觉,如果驾驶机动车辆可能会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2.吸食毒品,既害社会,又害家庭,更害自己。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3.《国务院戒毒条例》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4. 罂粟壳可以当火锅调料,这句话是(B)。
A.正确B.错误
15.《禁毒法》规定我国的禁毒方针是: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并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A)。
A.正确 B.错误
16.当有人威胁青少年学生吸毒时,青少年要将情况主动告知家长和学校,并及时打110报警,寻求帮助。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7.毒品犯罪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鼓励公民、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0.摇头丸主要出现在慢摇吧、迪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应尽量远离这些场所。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预防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2.怀孕女性吸食毒品,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3.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消耗社会财富、腐蚀人的灵魂。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4.吸毒群体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5.偶尔吸一两次毒品,一般都不会上瘾。这种说法( B )。
A.正确 B.错误
26.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会自我约束,谨慎交友,避免误入歧途、深陷毒海。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7.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属于犯罪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8.《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
A、正确 B、错误
29. 能否用罂粟壳作为食品调料?(B)。
A、能 B、不能
30.对于吸毒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1.《禁毒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A)。
A.正确 B.错误
32.共用剃须刀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3. 根据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4.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5. 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6.当毒品在你面前出现时,正确的选择是( C )
A.试一试 B.丢弃毒品
C.报告公安机关 D.当作没看见
37.发现吸、贩毒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举报电话号码是(C)
A.114 B.119 C.110 D.120
38.《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C)吸毒人员。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A.打击处理 B.依法惩治 C.教育和挽救 D.收容看管
39.《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B)。
A.税收减免 B.税收优惠 C.表彰奖励 D.税收减免和优惠
4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A)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
A.立即 B.适时 C.成熟后 D.收割时
41.你认为一个家庭如何才能“远离毒品”?(A)
A.自己拒绝毒品,向父母和亲属介绍毒品常识,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尝试毒品。
B.不去沾毒品,也不关心毒品。
C.自己不去碰毒品就行
D.自己树立防毒意识
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B)。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48年
43.外观为纯白结晶体,被吸贩毒人员俗称为“冰”的毒品是(A)
A.冰毒 B.海洛因
C.摇头丸 D.K粉
44.以下不属于吸毒违法行为的是(D)
A.服食摇头丸B.注射海洛因 C.吸食大麻 D.吸烟
45.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C)
A.昏睡B.毒瘾发作 C.吸毒死亡
46.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C)
A.鼻吸B.静脉注射 C.数人共用注射针
47.青少年远离毒品,以下错误的做法是(B)
A.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
B.在娱乐场所或在外游玩时,食用陌生人递过来的香烟、食品或饮料
C.遇到挫折和烦恼,同教师或家长倾诉交流,寻求长辈们的帮助,及时化解心中的矛盾
D.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4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A.间接接触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49.吸毒的危害包括(D)
A.危害个人: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B.危害家庭:对家庭成员身心摧残、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C.危害社会: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D.以上三个选项。
50.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D)
A.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
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
C.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
D.以上选项都是
答题方式:通过移动电话用户扫描二维码,输入手机号进行号码验证后,自主参与填答问卷
毒品一日不除
禁毒一刻不止
六枝的朋友们
请您注意了!!!
六枝特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大家
在做好“防疫防火防盗防诈骗”的前提下
近期,您可能会接到一个
关于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的电话
12340 或 (0851)12340
当“12340”在茫茫人海中
选择了您
请您不要拒接!
您将成为
六枝禁毒最尊贵的“代言人”~
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社会安定、城市安全、人民安宁
请为六枝禁毒工作做出
客观公正的评价
给出一个“满意”回答
您的肯定
是对六枝禁毒
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提醒
测评时间
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12月中旬
测评对象
测评方式
测评内容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禁毒宣传工作成效;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禁毒知识知晓率以及对为期三年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评价等。
接到电话,您可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全省禁毒工作
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贵州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受省禁毒办委托,想了解您对本地禁毒工作情况的评价,希望占用您几分钟,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甄别题
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度
Q1、您认为本地党委、政府今年对禁毒工作是否重视?【单选题】
1、重视
2、比较重视
3、不太重视
4、不重视
5、不清楚(不读出)
群众对禁毒工作整体满意度
Q2、您对本地社区、街道、单位、学校等地禁毒宣传工作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Q3、您对本地公安机关禁毒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单选题】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太满意
4、不满意
5、不清楚(不读出)
公安机关对贩毒、吸毒的管控度
Q4、今年以来,您身边或居住地是否存在吸毒贩毒现象?【单选题】
1、不存在
2、存在
3、不清楚(不读出)
Q5、您认为今年本地公安机关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如何?【单选题】
1、打击有力
2、比较有力
3、不太有力
4、打击不力
5、不清楚(不读出)
Q6、您认为今年本地政府部门对吸毒人员管理如何?【单选题】
1、管得紧
2、管得比较紧
3、管得松
4、不管
5、不清楚 (不读出)
Q7、您当地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现象与去年相比有没有变化?【单选题】
1、没有此类现象
2、有所减少
3、没有变化
4、比去年多
禁毒宣传工作成效
Q8、您是否了解毒品的危害?【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Q9、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看见过宣传禁毒相关内容的标语、长廊、展板、LED显示屏等?【单选题】
1、有
2、没有
Q10、您知道举报吸毒贩毒,查实后有奖励吗?【单选题】
1、知道
2、不知道
Q11、您如果发现吸毒贩毒违法犯罪现象您会:【单选题】
1、积极举报
2、危害到自己利益才举报
3、任何情况都不举报
4、不好说(不读出)
Q12、您认为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否有必要?【单选题】
1、有必要
2、没必要
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满意率.
Q13、您所接触的青少年群体是否知道禁毒知识和毒品常识?【单选题】
1、了解
2、不了解
3、不清楚这种情况
Q14、您子女就读的中、小学校,近三年是否开展过禁毒宣传活动?【单选题】
1、开展过
2、未开展过
3、不清楚(未婚或无子女、近三年内无子女在中、小学校就读)(不读出)
贵州省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网络测评问卷
1.听人说吸毒能治病,为了治病可以吸毒。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2.吸食摇头丸是违法行为(A)。
A.正确B.错误
3.毒品成瘾性不强,尝一口不会上瘾。这一说法(B)。
A.正确B.错误
4.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5.青少年是我国目前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A)。
A.正确B.错误
6.《禁毒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2008年6月1日(A)。
A.正确B.错误
7.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可以不予处罚 。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8.非法种植罂粟是违法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9.《贵州省禁毒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0.吸食毒品等于自我毁灭。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1.吸食冰毒易产生幻觉,如果驾驶机动车辆可能会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2.吸食毒品,既害社会,又害家庭,更害自己。这一说法(A)。
A.正确B.错误
13.《国务院戒毒条例》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A)。
A.正确B.错误
14. 罂粟壳可以当火锅调料,这句话是(B)。
A.正确B.错误
15.《禁毒法》规定我国的禁毒方针是: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并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A)。
A.正确 B.错误
16.当有人威胁青少年学生吸毒时,青少年要将情况主动告知家长和学校,并及时打110报警,寻求帮助。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7.毒品犯罪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鼓励公民、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0.摇头丸主要出现在慢摇吧、迪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应尽量远离这些场所。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预防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2.怀孕女性吸食毒品,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3.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消耗社会财富、腐蚀人的灵魂。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4.吸毒群体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5.偶尔吸一两次毒品,一般都不会上瘾。这种说法( B )。
A.正确 B.错误
26.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会自我约束,谨慎交友,避免误入歧途、深陷毒海。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7.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属于犯罪行为。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8.《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
A、正确 B、错误
29. 能否用罂粟壳作为食品调料?(B)。
A、能 B、不能
30.对于吸毒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1.《禁毒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A)。
A.正确 B.错误
32.共用剃须刀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3. 根据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4.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5. 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说法是(A)。
A.正确 B.错误
36.当毒品在你面前出现时,正确的选择是( C )
A.试一试 B.丢弃毒品
C.报告公安机关 D.当作没看见
37.发现吸、贩毒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举报电话号码是(C)
A.114 B.119 C.110 D.120
38.《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C)吸毒人员。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A.打击处理 B.依法惩治 C.教育和挽救 D.收容看管
39.《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B)。
A.税收减免 B.税收优惠 C.表彰奖励 D.税收减免和优惠
4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A)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
A.立即 B.适时 C.成熟后 D.收割时
41.你认为一个家庭如何才能“远离毒品”?(A)
A.自己拒绝毒品,向父母和亲属介绍毒品常识,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尝试毒品。
B.不去沾毒品,也不关心毒品。
C.自己不去碰毒品就行
D.自己树立防毒意识
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B)。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48年
43.外观为纯白结晶体,被吸贩毒人员俗称为“冰”的毒品是(A)
A.冰毒 B.海洛因
C.摇头丸 D.K粉
44.以下不属于吸毒违法行为的是(D)
A.服食摇头丸B.注射海洛因 C.吸食大麻 D.吸烟
45.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C)
A.昏睡B.毒瘾发作 C.吸毒死亡
46.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C)
A.鼻吸B.静脉注射 C.数人共用注射针
47.青少年远离毒品,以下错误的做法是(B)
A.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
B.在娱乐场所或在外游玩时,食用陌生人递过来的香烟、食品或饮料
C.遇到挫折和烦恼,同教师或家长倾诉交流,寻求长辈们的帮助,及时化解心中的矛盾
D.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4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A.间接接触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49.吸毒的危害包括(D)
A.危害个人: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B.危害家庭:对家庭成员身心摧残、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C.危害社会: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D.以上三个选项。
50.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D)
A.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
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
C.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
D.以上选项都是
答题方式:通过移动电话用户扫描二维码,输入手机号进行号码验证后,自主参与填答问卷
毒品一日不除
禁毒一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