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走新路”“闯新路”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走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的共同富裕之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措施,通过政策支撑、技能培训、数据信息共享等多种措施,帮助易地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目前,六枝特区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3329户7762人,就业率达95.1%。
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点实际,组织包片干部、帮扶干部全面摸清易地扶贫搬迁点劳动力底数,建好就业登记台账,并广泛开展巡回招聘会,将岗位信息和需求企业带到搬迁群众家门口,将搬迁劳动力纳入动态监测,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刺绣、服装、电子、家政、医护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4800人次,鼓励206名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实用技能。
聚福新苑门口的扶贫工厂内,40岁的王霞正在熟练地缝纫一件橘红色的运动衣。在她身后,100多名员工也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一批发往广州的衣物。
“政府给我解决了工作,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王霞说,仅自己挣的钱就超过搬迁前家里一年的全部收入。同时,六枝特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实施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工程,不断加大劳务培训力度,把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扶贫车间”发展的有效突破口,以广东、浙江等集中外出务工地为重点,收集发布就业等岗位信息,通过专场招聘会、岗位信息二维码宣传、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累计收集发布用工信息4178条,提供就业岗位9500余个,劳务输出3617人到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份就业,占省外务工人数的87.6%。
为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六枝特区通过园区企业吸纳、引进企业帮扶、劳务输出带动等方式,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搬迁群众每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目标。通过加强劳务协作、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支持力度等举措,打造更多帮扶载体、扩大就业容量,扎实做好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结合各安置区产业布置情况,统筹各类资金2430万元建设帮扶车间8个、提供就业岗位60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285人,聚福新苑安置点、长田坎安置点、中坝安置点3个农贸市场带动搬迁群众自主创业261人。
编辑:王薇 汪琪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