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枝特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大体系”,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六枝城区
一年来,六枝特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 2.5 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54.47 万亩,产量达 14.71 万吨。推进“两园一田”提质增效,实施“吨产园”“千斤园”“万元田”2.4 万亩。完成农业总产值达79.44亿元,同比增长4.3%;一产增加值达46.11亿元,同比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41元,同比增长7.1%。
收割稻谷
金秋十月,正是稻谷收获的季节。在木岗镇成片的坝区上,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田间。木岗镇的稻田从播种、插秧到管护、收获,每一个环节都使用微耕机、插秧机、育秧机、无人机、收割机助力农业生产。田间地头奏响机械奏鸣曲。
六枝特区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大良种、良法、良技推广力度,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94个,推广水稻“三新”技术3000亩,确保主要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96%,比上年度提升7.1个百分点。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特色农业、生态畜牧业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龙河镇猕猴桃基地
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集中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大力实施猕猴桃“吨产园”、刺梨“千斤园”、茶叶“万元田”建设。紧盯“短平快”产业同步推进,完成蔬菜种植26.5万亩,种植食用菌8383.9万棒,中药材3.6万亩。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25.5万亩,完成林下产值5.8亿元。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公司养猪场
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思路,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以“凉都跑山猪”“六枝大北农”和“贵州黄牛”为主攻方向,大力扶持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无疫小区”2个。以贵州黄牛集团为龙头,以“大规模、小群体”发展为主线,创新推广“六方合作”模式,加大肉牛提质增量、肉牛全产业链、粮改饲、肉牛养殖亿元村等项目实施力度。
产业规模扩大、产业质量提升的背后,是智慧赋能带来的农业技术变革。六枝特区加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物联网等信息体系建设,实现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2022年组织申报农业领域“万企融合”示范项目4个、培育融合企业8家,生态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樱桃项目、高山冷凉蔬菜产加配一体化智慧农业项目、岩脚面农旅产业发展等大数据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刺梨加工厂的工人们整理打包刺梨原汁
走进位于岩脚镇的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刺梨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将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刺梨原汁整理打包,从年后复工开始,这里就在全力生产贵州国药集团、千果粒等合作商的产品订单,加工生产线的不断完善,让小小的刺梨迸发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电商打包阳荷销往外地
2022年,茁壮生长的不只是田间的作物,还有六枝特区境内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链。通过内培外引,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累计引进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8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19家。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区入驻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企业93家。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设“区域公用品牌”重要战略平台,打造“六枝六味”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保护标志产品11个。狠抓农产品原材料补链、提标扩能强链、精深加工延链,优化产地加工布局,打造加工产业集群,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
采摘猕猴桃
六枝特区抓住黔货出山、东西部协作等机遇,持续推进产销对接。共有30家生产企业143个产品进入国家扶贫产品目录,带动162家企业入驻“一码贵州”平台。2022年完成东西部消费协作产品销售额5589万元,完成网络零售额4809.02万元,完成农产品交易额47492.04万元,完成农产品销量46905.97吨。
编辑:王 薇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