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六枝特区牛场乡黔中村600亩银杏基地内除草、施肥、剪枝等春管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一排排整齐的银杏树乘着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春风,拨开“杂草重生的迷雾”节节生长。
2017年,牛场乡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引进生态效益优、市场前景好、投入成本低、见效周期短的矮杆银杏(中药材)在黔中村进行发展,集中连片种植600余亩,2年后苗木长势良好,初见效益,后因实施单位管理不善、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一片“摇钱树”濒临失败。
2022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春风吹进了黔中大地,产业发展再次迎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牛场乡党委主动担当、不惧矛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亲自挂帅,组建产业发展攻坚领导小组,抽到4名党员与分管副乡长组建产业产业突击队,深入矛盾焦点,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通过产业突击队的“五步走”,现该基地已起死回生。一是深入摸清底数。通过逐户摸排,全面核实,终于核清企业所欠土地流转费和误工费的具体数量(通过再次测量土地,以土地面积乘地价计算所欠土地流转费),摸清了真实账目,为基地盘活奠定了数据基础。二是深化市场调研。通过网上寻、网下跑等多种渠道,成功搭接上贵州百灵、江苏得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并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基地实地考察,最终达成了销售协议,为基地盘活奠定了市场基础。三是深挖品质质量。通过多方联系,成功找到检测公司,通过检测公司的检测,本基地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达0.76,几乎是常规0.4的两倍,为基地的盘活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四是深化合作共赢。经与原实施主体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的运营模式(即:由黔中村村委牵头,黔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运营<出资支付农户一年土地流转费和当季叶子采收费,所获收益全部用于解决所欠费用,后续继续经营,最终获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原实施主体负责产业加工<加工费全部用于支付所欠群众误工费>),在广大涉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在采收一季(常规情况可采收两季)的情况下获干银杏叶60余吨,销售金额约60万元,成功解决了群众部分年限土地流转费,并支付了群众20余万本季银杏叶采收费,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坚定了群众继续支持发展该产业的信心。五是深耕发展闯未来。通过2022年的实践,产业发展突击队坚定了继续发展该产业的信心,他们发现,基地濒临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产业选择不准、不是市场销售不旺、不是群众不支持,而是缺乏党的领导、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缺少后续资金的支持。为此,在产业发展突击队的建议下,在实践成效的鼓励下,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下,牛场乡党委大胆决策,继续扩面银杏300亩,补齐边边角角30余亩,全乡银杏产业接近千亩。
当下,正是春耕春管得最佳时节,整个银杏基地里起苗、种植、剪枝、施肥等各道工序有序进行,再次传来了群众火热发展的欢声笑语。
来源:牛场乡
编辑:罗开国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