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发展的引擎。在六枝特区岩脚镇老卜底村,一根1020米的蒸汽管道引来几家豆制品生产企业,将电厂与豆制品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既实现共赢,又开启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蒸汽管道
春光明媚的四月,走进位于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园区的贵州闽台食品公司豆制品加工车间,浸泡豆子、制浆、晾晒、烘干,工人们正在进行腐竹试验性生产,一片繁忙景象。车间里的工人大多数来自附近村民,工人刘登艳就是一位来自老卜底村的村民,从她家到腐竹厂只要五分钟。“在这个厂上班,离家近,能照顾家庭、孩子、老人。”刘登艳的开心流露在言语间。
工人在制作腐竹
贵州闽台食品公司是六枝特区2021年招商引资引进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目前正进入试验性生产阶段。“选择到这边建厂主要是有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的蒸汽,这是我们生产的主要能源,能够降低成本。还有这边完善的基础设施,凉爽的气候,充足的劳动力也是吸引我们来这里办厂的原因,我们现在想把在重庆、福建的几个厂全部都搬到这边来,做大做强。”公司经理张守湘高兴地介绍着来岩脚园区办豆制品加工厂的好处。
工人在制作腐竹
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是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六枝经开区的企业,是贵州省最大的科技创新型豆腐皮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目前,该厂共有两个车间生产豆腐皮,每年产值3000万元,当地用工人数有160多人。工人刘保美从小就在老卜底村长大,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入驻老卜底村后,她就来公司食堂做饭。“每月能领到5000元工资,吃饭不要钱,伙食还好。”开心和满足挂在刘宝美的脸上,像她一样,岩脚镇许多中年妇女都来豆腐皮厂上班,每月能领到4000至7000元工资。上班之余,还能养猪、种地、照顾老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烘干腐竹
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陈士远告诉记者,工人之所以能拿到高工资,不仅因为豆腐皮厂是订单生产,销路不愁,更重要的是源于一条连接“隔壁”电厂的蒸汽管道。她说的蒸汽管道就是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专门为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提供蒸汽热能管道,全长有1020米。利用这条蒸汽管道,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将小豆子变成了“金豆皮”。
晾晒腐竹
豆制品厂单个车间的日用汽量在120-150吨左右,而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单台机组每小时就要释放2000吨蒸汽,可谓是能量满满。过去,传统火力发电厂的蒸汽没有专门的管道排出外用,而是直接水凝后由电厂内部循环使用。贵州泽超豆制品有限公司落户岩脚园区后,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与其“一拍即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每吨蒸汽82元供豆制品厂使用。2020年以来,电厂每年可增加600万元的蒸汽销售利润,而豆制品厂每年则节约近一半的生产成本,双方实现了双赢。为了有效利用好这里的资源,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还引进介绍了3家豆制品企业入驻岩脚园区。
包装腐竹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园区将重点以能源电力、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以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富足的蒸汽资源为核心,着力打造产值达5亿元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链。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线,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产业板块之间互相配套、互相支撑。
晾晒豆腐皮
为让入驻企业安心发展,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园区筑巢引凤,积极抓好企业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入驻企业安心发展,增加当地财政税收,增加老百姓收入。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俊 令狐荣骏
编辑:王 薇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