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真情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自立自强自信开启更多可能
2023-05-21 17:14:49
  • 近年来,特区残联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服务供给,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技能培训、企业助残、就业奖励等方式,让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不仅能提高家庭收入,也是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之一。

    6d1b274274aa4b8bb1f69597f66b8aeb.jpg

    凯丽达服装厂工人们工作

    走进凯丽达服装厂,工人们熟练地脚踩缝纫机、手扶走线、剪线头、裁边……落别乡牛角村残疾人徐发琼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有序地忙碌着。作为一家有温度、有责任的企业,在特区残联的“牵线搭桥”下,凯丽达服装厂不仅“授人以渔”,吸纳了5名残疾人就业,还“量体裁衣”式安排岗位,为实现残疾人就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凯丽达服装厂负责人李爱军说:“我们根据每个残疾人不同的条件安排不同的岗位,经过技能培训,他们也很热爱这份工作,我们也为他们高兴。

    小学毕业的徐发琼曾经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很多用工单位都会找理由将她拒之门外。无奈的她只能回家务农,本就“折翼”的她常常入不敷出。凯丽达服装厂于2018年建成投产后,她便在厂子里当起了一名缝纫普工,据介绍,徐发琼刚入职时自卑不说话,一身的力气全用在工作上,经过和大家长期相处,现在的徐发琼一边干活一边和同事有说有笑,眼里充满了希望。

    凯丽达服装厂员工徐发琼说:“我在这里上班有五六年了,每个月有3000-4000元的收入,能用自己的双手赚到钱,我真的很开心!

    11fadeb467d4469880a70bbbba380244.jpg

    凯丽达服装厂的员工

    创业虽然不容易,但是仍有残疾人选择走创业这条艰难的路,实现个人价值,带动社会就业。六枝特区关寨镇的王后国,2002年因车祸导致肢体二级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向残疾低头的他知难而进,康复以后便开始谋划着创业。他先是在农村老家开起了小卖铺,又从1个小卖铺发展成了4家超市。同时,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王后国,从农村网络覆盖率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发现了市场机遇,于2020年在六枝注册了六枝网实配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采取“网络+实体+配送”的模式服务农村市场,同时还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整合农村资源,方便当地群众。此举措吸引了六枝特区供销社的关注并与之合作。现在,王后国在关寨镇郎节坝村还负责一家供销社,并计划在今年发展50家村级供销社,预计优先带动20余名残疾人就业。

    六枝网实配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后国说:“我现在有4家实体店,就业人员8人中有3人是残疾人,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达到20-30万元。

    8a93edbeadd6402d8f8330347adbc8b0.jpg

    王后国在他经营的超市忙碌着

    儿时因打针致残的龙云亮,在广州、温州等地从事服装行业二十余年。为方便孩子读书,龙云亮回家创业于2021年10月在关寨镇中坝易扶搬迁点建起了服装厂。得到创业补贴的支持后,龙云亮干劲十足,带动当地部分群众就业。

    六枝特区关寨秀亮服装厂负责人龙云亮说:“我的服装厂现在有8个员工,生意也很好,做起很有成就感的。

    48ce310e5ef443d4a36388df7163d05f.jpg

    龙云亮在自己的服装厂指导员工

    特区残联积极宣传、贯彻落实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通过贴息贷款、发放创业补贴、以残助残、委托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全区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增加残疾人的自立自强的信心,促进增收。2022年,扶持残疾人家庭创业30户,创建省级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1家;今年,特区残联扶持残疾人家庭创业40户,申报省级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1家。结合残疾人就业意愿和劳动力实际,持续鼓励辖区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积极对接区外企业输送残疾人劳动力就业。

    46c5ceefc06b4364b9937624967d0887.jpg

    六枝特区2023年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

    同时,特区残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开展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振精神风貌,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残疾人群体感受了来自社会的温暖,树立追求美好生活坚定信心。

    178be46ec83a478f876d0c2220d76d79.jpg

    特区残联开展2023年“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近年来,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通过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辅助器具适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有效改善了全区16500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融媒体中心记者:浦仕美


    编辑:汪 琪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