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六枝特区新窑镇桥梁村的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生产线车间,工人正在操作设备生产摇臂、对角、活赛等零件,生产这些零件只需1分多钟,智能化的“车间”提高了30%的劳动效率和20%的产能。
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据了解,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企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零行程回转气缸、新型无限循环气缸取得实用型新型专利。与此同时,公司生产的零件销售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印刷领域、机械制造行业、大型水电站、火力发电厂、轨道交通以及制药行业的设备里。
技术人员正在流水线上操作
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空气流动控制系统技术领域,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现已拥有一套完善的产品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检测程序。
2020年,通过新窑镇招商引资,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桥梁坝子易扶工厂,在企业项目落地后,乡镇和村支两委竭尽全力为公司排忧解难助推公司轻装上阵。公司项目总投资729.96万元,其中争取大连市援助资金200万元,中山市援助资金300万元。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基础部件在各个单元间流转发出“咔咔”声,机器组装、检测一气呵成,偌大的车间只有几个技术工人在来回巡查……这是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智能化机器设备生产的景象。
“加工中心既减少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可以满足提升生产效率、材料定额管理的要求。”工程师牛老四介绍到,工作人员将货物送上传送带后,立体库经过扫描计数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库连续进行多种类型加工,实现基础零件到完整成品的自动化生产,而且精密度能达到0.01毫米。
产品缓缓进入装配区,顺着生产线一路下来,自动焊接、自动装配、自动检测、自动校准……多道工序一气呵成,一件件成品出现在生产线末端。
公司部分产品成品
自项目落地后,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工艺装备,实现主导产品产业化,带动企业产业升级、产品升级、装备升级、管理升级,特别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为公司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工程师亲自带队潜心钻研新产品新技术,如何优化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工程师率领团队锐意开拓,相继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司气缸生产款式从13款增加到20款,产量从30万支扩能到100万支。2022年产品产值500万元,仅仅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订单就达130余万。
公司部分产品成品
同时公司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回报社会相融合,与六枝特区职校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反哺社会。
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还积极吸纳易扶安置点周边村民到工厂就业,2022年解决务工25人次,发放工资29万元,固定分红10万元,为村民增收贡献了工业力量。
公司厂房内景
贵州探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洪森说:“我公司进入易扶工厂两年,目前,所有工艺短板全部补齐,已经具备较强生产力。计划2023年前入规,成为六枝特区规模以上企业,公司订单饱满不愁销,我们每年可以把产值做到六千万元左右,纳税五百万元左右,为推动地方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琴 陈云芳
编辑:罗开国
值班主任:王 薇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