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新场乡松坝村的苏永文为实现儿时梦想,逐梦田野,以特色产业为抓手,让家乡“土特产”变身大产业,拓宽农村增收新门路,在辽阔的田野上唱响“产业振兴曲”。
眼下,正是阳荷采收时节,鸭塘村阳荷种植户卢刚邀请苏永文到现场指导阳荷采收。在比人高的阳荷林里,苏永文耐心地为卢刚讲解并示范保值采收技巧,以4片苞瓣为采摘标准,能同时保证质量和产量。
苏永文为阳荷种植户答疑解惑
新窑镇鸭塘村阳荷种植户卢刚说:“在种植阳荷的行业里面,我们苏总是最年轻的一个,他长期来我们的地里跟我们交流或指点我们,我们跟苏总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苏总在技术上的指导,我们的阳荷产量今年有所提升,亩产已经达到2500--3000斤,今年大丰收了。”
初见苏永文,第一印象就是务实,聊起阳荷头头是道。种、管、收、销每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据介绍,苏永文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六盘水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六枝特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六枝特区电子商务协会监事长,贵州好西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荣获六盘水2020年一季度“身边好人,凉都榜样”。
从小,苏永文就帮着家里干农活,但小小的苏永文发现,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一年的收成依旧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苏永文深知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在求学过程中奋发图强,成绩优异。2015年大学毕业后,新场乡松坝村就邀请敢闯敢干的苏永文回村任主任助理。七、八月间,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苏永文发现大部分村民的餐桌上经常出现种在房前屋后的阳荷。阳荷色鲜、脆嫩、味香,管护简单且少见生病。于是,苏永文便准备将家乡散的、小的“土特产”发展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苏永文获得的证书
2016年,苏永文先后到云南、湖北开展阳荷种植及市场调研发现,阳荷销售渠道单一,以线上销售为主,市场潜力极大。而新场乡高湿度、高海拔、低气温的优势,便于阳荷存储,更适合通过网络销售。经过一年试种,苏永文于2018年流转了40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阳荷。因阳荷是喜阴植物,他因地制宜在阳荷地里种植了杨梅树,实现了土地利用最大化,更近一步实现他多年来的“地生金”梦想,带动乡亲长期务工20余人。
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承玲学校教师何魂说:“从我教他的时候,苏永文同学学习非常刻苦,非常认真,品行端正,而且喜欢运动,爱劳动,现在他自己在农村进行创业,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们父老乡亲都非常关心爱护,尊老爱幼,是下一代学习的榜样。
有了前期的工作准备,苏永文所种的阳荷一经上市便“光速”售罄。随着阳荷种植形势向好,在六枝,越来越多人跟着他规模化种起了阳荷。
阳荷种植也曾遇到过难题,2022年,位于松坝村姚家田坝的阳荷基地出现了病株,部分阳荷植株软腐、枯萎。为此,苏永文通过大量阅读阳荷相关管护书籍、查阅网络资料,自学阳荷防病害、管护技术,并及时邀请省农科院阳荷种植专业人士到现场进行指导。找准病因后,苏永文即刻对症下药,将损失降到最小。
苏永文为阳荷种植户答疑解惑
苏永文说:“去年我的阳荷生病了,那段时间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我在网络和书籍上查了很多相关技术,我想尝试自己去解决,同时我还跑到省农科院去请谭博士这个阳荷专家来现场指导。在干事方面,无论我干什么事情,我都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把事干好。”
为了让同行“避坑”,他常把自己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最终解决办法跟大家分享,多年以来,同行们经常邀请他到自家阳荷地头转一转、聊一聊。苏永文作为六枝特区电子商务协会监事长,他尤其关心农产品销售难和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给阳荷种植户造成的损失。除了通过电商平台为阳荷种植户代销阳荷,解决销路外,还多方协商,将每斤阳荷的单价稳定在3.5元至4元之间,避免同行间的价格竞争,既保证了种植户的收益,又增强了阳荷产业的种植发展信心。
落别乡木厂村阳荷种植户毕永虎说:“每亩收入要有两到三千斤左右,以3.5元的价格,我已经采了两千多斤卖给电商中心。种植阳荷前景是很可观的,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展一大片。”
目前,苏永文所种植的阳荷除了线下批发至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线上也组建了10多人的电商直播团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让“小阳荷”搭上电商直播快车,成为奔向全国各地的六枝特色农产品。
直播销售阳荷现场
六枝特区侄梦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郑源:“从今年端午前后阳荷上市以来,我们每天组织十多个主播网上销售阳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销售了50多万斤新鲜的阳荷,销售额大概在300万左右。经验丰富一点的主播,大概每天收入在2000--3000元,新来的主播,他们每天的收入在100--200元左右,从开播以来,我们的所有账号吸粉已经达到25000以上。”
苏永文介绍,下一步,将在六枝成立一个阳荷协会,汇聚更多青年人才和阳荷“土专家”力量,依托现有阳荷产业,联农带农,融合资源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帮助农民增收,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融媒体中心记者:浦仕美
编辑:潘劲潮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