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六枝特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在文旅融合、文化产业、文化传承三方面集中发力,在各项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六枝广大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六枝特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山奇水秀、风光旖旎。苗、彝、布依等民族汇聚于此,赋予了六枝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六月六”布依风情节
今年,在月亮河乡布依铜鼓广场策划举办第十五届凉都月亮河“六月六”布依风情节,来自省内外游客及布依族同胞、各民族代表近万余人齐聚一堂,共庆佳节。
游客邓依表示:“我是从四川广安到六枝来避暑的,这里天气非常好,我们听说‘六月六’是布依族很盛大的节日,所以就来这里参观一下,我觉得布依族的人民很热情,布依族的文化很有特色。”
此次活动,六枝特区在将民族节日打造成六枝文旅风光风情的一张靓丽名片的同时,也积极融合多种文旅活动,在现场开展民俗文化展示、农特产品展销、美食体验等内容,为游客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游玩体验,让周边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真正做到了“以节促旅”,带动周边村镇旅游产业发展。
六枝特区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传,支持区内各村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服饰制作
在瓦窑村布依文化传承人韦娟的服装生产车间,各种款式的布依族服饰令人眼花缭乱,布依族妇女正在开心地挑选自己心仪的衣服。据介绍,韦娟的民族服装销往重庆、浙江等地。
在六枝特区,像韦娟这样靠从事文化产业解决了就业,将“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的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六枝特区以“锦绣计划”为抓手,支持各乡镇建立“凉都锦绣坊”,鼓励各非遗文化传承人以现场教学、组织培训的方式向各村有意向的群众传授刺绣、蜡染、编织技艺,投身文化产业,共同发家致富。目前,六枝特区共有从事刺绣、蜡染、编织等文化产品手工从业人员1500余人,累计培训群众500余人次,创建13家“凉都锦绣坊”,产值达到800多万元,带动绣娘年增收3万余元。
绣娘比赛现场
六枝特区妇联主席李玲表示:“近年来,六枝特区妇联大力推动实施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依托‘锦绣计划’培训项目,广泛动员有从业意向和从业基础的妇女参加学习培训,把发展锦绣产业‘锦线’牵到人们的中间,传承弘扬民族手工文化,带动妇女就业创业,拓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绣娘们的‘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使广大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带着娃、绣着花、赚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景。”
文化振兴,重在传承。六枝特区坚持把文化教育作为城区、乡镇各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铸魂工程,建强用好文化馆、少年宫等文化阵地,先后举办艺术培训进校园、“花开六枝·助力‘四新’‘四化’”特色画展等活动,将民族团结元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和绚烂民族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增进了解,铭记于心,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文化发展未来可期。
木岗镇中心幼儿园瓦窑分园园长李小露表示:“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培养小朋友的民族意识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带着孩子一起制作剪纸、石头画等手工活动,让孩子认识文化,了解文化,从而爱上文化。”
在实现文化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六枝特区将继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传统乡土文化、地方民族特色为目标,以“文旅融合”“以展促旅”“以旅彰文”为手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文化振兴,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马 也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