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搬迁群众口中的“小潘书记”,更是搬迁点上的“知心人”“暖心人”和“引路人”,他就是聚福新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潘校辉。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
冬日,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被金色的阳光环抱,湛蓝天空下的小区广场上,孩童嬉闹、邻里闲聊,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潘校辉正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话家常,他谦虚而平易近人的脸庞上时常挂着微笑。走在路上,一声声“小潘书记”此起披伏,肩上扛着锄头的居民也停下了脚步,与“小潘书记”分享自己所种蔬菜长势良好的喜悦。“小潘书记”正是通过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大家对‘小潘书记’的评价相当高。人年轻、办事稳重,博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处理问题很果断,有什么事情给他打电话,马上就来了,基本上是随喊随到,他是个好书记。”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居民李启高说道。
潘校辉正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话家常
潘校辉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两年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五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非常清楚搬迁群众面临的问题。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写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2021年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之际,他向单位领导请缨,主动投身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乡村振兴事业中。2021年5月,潘校辉被选派到六枝特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他本着“驻”得扎实、“驻”得牢固、“驻”出实效,“驻”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的原则,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工作以来,他把保障搬迁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驻村后,他又把帮助搬迁群众就业、改善居住环境、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要务。两年多以来,潘校辉成了群众心中爱管“闲事”、能管“闲事”的“小潘书记”,事事可找他商量、找他解决。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妇联主席卢丽说:“潘书记对居民很认真负责,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找他,他都积极帮忙。”
潘校辉组织开会
要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得先落实好就业。来到聚福新苑社区后,潘校辉立即组织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分片、分栋”进行摸排,根据搬迁群众的专业特长、就业方向、就业意愿等情况,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利用安置点周边企业多、岗位足的优势,协调联系10家企业单位,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先后帮助引进贵宝香辣椒加工厂、贵州建洋锡箔纸业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入驻社区。鼓励搬迁群众在社区内自主创业,让搬迁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文员胡海燕说:“我是聚福新苑小区五栋的居民,现在我在易扶小区服装厂上班,主要负责车间日常的管理,今年我们小区在这上班的人数有五、六十人。”
即便对社区居民的家庭、个人情况已经烂熟于心,但“小潘书记”还是利用空闲时间挨家挨户“敲门”了解近况,从孩子学习、子女务工、住院报销等全方位更新信息,并及时帮助群众办好亟需解决的问题。部分家中老人出行不便,“小潘书记”会针对性增加入户频率,并帮助他们代办医疗二次报销事项,长此以往,居民们对“小潘书记”的到来多了些期盼。今年五月,两年的任期渐满,潘校辉申请了继续留任。
潘校辉走访群众家中
聚福新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潘校辉说:“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感受到驻村工作的繁琐、艰辛和困难,面临过很多问题,我和大家把问题一个个地解决,看到群众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比他们更开心。下一步,我将围绕如何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和优化群众就业结构和质量,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小区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潘校辉积极争取资金为社区维修路灯、安装充电桩、视频监控等设备,解决了社区群众充电难、夜间出行难等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社区和谐稳定。针对社区物业管理难题,潘校辉组织群众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并与业主委员会一同商量制定《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引导搬迁群众强化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当前,社区业主委员会已经成为社区群众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促进邻里关系的一个服务平台,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帮困解难,有效推进社区自治管理,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回应的治理格局。
融媒体中心记者:浦仕美 周兰 王荻森(实习)
编辑:刘淞佳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