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 六枝特区:农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2024-06-18 11:30:40
  • 从播种到管护再到收获,今年,六枝特区不断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各阶段的机械化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发展。

    f4cbede6c90441fea20493bb9963d694.jpg

    农机手正在操作插秧机

    “喂,你好,你家是哪里?大概有多少亩地,好的好的,后天去给你家耕,这两天都是排满的,腾不出机子来。”

    一大早,木岗镇“滴滴农机”的发起人、六枝特区用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汪朝庆的手机就接到预约农机服务的电话。今年春耕以来,他就不断接到电话订单,有的甚至需要排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16c866d4f54e49e6a81d11aa344143c1.jpg

    俯瞰插秧机作业

    六枝特区用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汪朝庆介绍道:“栽、种、收、防,都可以为老百姓服务,每年都有订单,尤其是春耕和秋收最忙,只要接到订单,我们第一时间安排机械,给老百姓做好服务。”

    “滴滴农机”模式的出现是木岗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一个标志。为了助推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六枝特区木岗镇还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推行“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建立起与农户对接的便捷通道。目前,木岗镇已拥有农机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30余个。

    671bb1744b0c4925bcebc1be2fae8d86.jpg

    插秧机当作运输车辆搬运秧苗

    走进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一阵阵秧苗的清香扑鼻而来。这里的智能化农业机械的一机多用,轻松实现省工又省力。插秧机在育秧基地里可以搬运秧苗,还可以辅助秧苗沥水,减少水分更利于栽种。而在移栽大田,插秧机摇身一变,成了施肥机,一人驾驶一人施肥,一眨眼的工夫就能完成一块田地的施肥。

    月亮河乡大坝村旧院组村民黄希属说:“以前我们是人工撒肥料,先把肥料扛在田坎上放着再用盆装,一盆一盆地装好,再分成几次抬进田里,一亩地要撒一个多小时,现在在插秧机上撒肥料,十多分钟就可以撒好一亩地,比以前轻松多了。”

    eacdc16b8e2a4fb8a7798a7fa1dacb3b.jpg

    农机手正在驾驶插秧机作业

    近年来,六枝特区不断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适宜山地的农机具,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不断提升机播率、机收率,着力补齐全程机械化环节短板。

    明媚的阳光下,两台植保无人机飞过郎岱镇坝子村绿油油的油菜地,将雾化的肥料均匀地喷洒在植株上,“护航”油菜增产增收。

    cf07cd93d0c84a6fa372ade86ac5984c.jpg

    植保无人机

    正在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是六盘水市智馨无人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他告诉我们,使用无人机施肥不仅更省力,效果也更好。

    杨涛说:“植保机是四旋翼无人机,向下的风力可以把叶面吹翻转过来,让药液更好地附着在叶面上,另外,它在飞行的时候会把叶面上的杂质吹掉,吹干净以后药液更好地被作物吸收。”

    3b045af8ce34437f8a03eee8aea0942e.jpg

    “飞手”正在操作无人机

    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护正慢慢成为六枝田野里的一道风景。从播种到耕种、从管护到收获,六枝特区的田间响起了发动机声、螺旋桨声,各种农机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六枝特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不断迈进。

    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编辑:唐 睿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

    5f166d9dadb2478fae496fa53b6e94a0.png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