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发展实际的经济项目,不断提升生态服务能力和林下经济产业效能,实现了林场的绿色蜕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总面积48917.6亩,林场特有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为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花德河国有林场航拍
雨季,正是菌菇萌发,山鲜走俏的季节。雨后的花德河国有林场苍翠欲滴,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下菌种植基地里,菌架上,一个个菌棒排列整齐,个大饱满的猴头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将这些风味独特的黔山好货送上食客餐桌。
猴头菇既是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药用菌,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使得这一美味愈发成为食客餐桌上的“宠儿”。然而,“娇气”的猴头菇可不好伺候,它的生长需要稳定的低温环境,相对温度越低,菌菇就长得越好,而林场中清凉的树荫正是适合猴头菇的生长发育“氧吧”。
工人正在采摘猴头菇
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太鸿表示:“花德河林场是从1958年开始造林的,目前它的大树比较多,所以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是有得天独厚的好处,首先就是林子里面的遮阴度非常适合种食用菌,其次土地比较肥沃,腐植土比较多,在发展林下食用菌和中药材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林场在为企业提供发展“净土”的同时,也成为了周边群众学习技术、提升自我的“教室”。
为了让老百姓掌握更科学、更有效的种植方法,增加收入,进一步促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六枝特区黔兴农公司在花德河林场举办中药材林下高效培育技术运用与示范技术培训,将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在花德河林场的林下中药材高效种植示范基地里,阳光照耀着茂密的树林,树荫下,人头攒动,来自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正手把手地教授村民种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村民们跟着老师挥动锄头挖土、种苗,干得热火朝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黄精林下高效培育技术运用与示范技术培训”正在进行。培训现场气氛活跃,从挖坑到拢土、放苗,大家都聚精会神,认真学习。
专家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
2024年,六枝特区将推动森林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发展林下经济25.46万亩。花德河国有林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真抓实干让深山林海“生金”、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
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场长王熙表示:“首先在企业入驻方面降低企业的入驻门槛,降低土地的租赁费用,让企业在林下开展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其次是组织周边村寨的群众参与企业发展,让老百姓在企业学到技术。反过来让群众成为产业工人,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支持。”
融媒体中心记者:甘 稳
编辑:马 也
值班主任:汪 琪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