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融媒】在生态文明上出新绩 | 六枝特区:杨梅结出乡村振兴“甜蜜果”
2024-07-08 11:28:2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六枝特区特区立足生态优势发展杨梅种植,引导杨梅产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增绿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8d4cd0dd603e4cdfb6667a59090ed85c.jpg

    生态杨梅挂满树枝

    夏日的岩脚镇岱瓮村,群山叠翠,一棵棵杨梅树依山而居,树梢挂满了如红宝石般晶莹剔透、娇艳欲滴的杨梅果实。清风徐来,浓郁的果香飘满山间。望着满枝的杨梅果,种植户李国发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岩脚镇岱瓮村村民李国发说:“我家种了有4、5亩杨梅,收成好的话,一年产10000多斤。今年的杨梅可能要产12000至13000斤。”

    岱瓮村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当地的土壤环境非常适合杨梅生长,这里的杨梅具有色美、味甜、个大、核小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鲜美杨梅,欣赏果园风光。

    d6da08dcffd74356a074d6e588950b8a.jpg

    游客体验采摘杨梅

    游客孙辉:“每年这个季节我们都会开车来摘,而且还会来好几次。这里的杨梅果味非常浓,送给朋友和亲戚,价格很划算,并且他们这里无污染比较绿色,大家都很喜欢。”

    近年来,岱瓮村依托“全国生态文化村”、“千年古杨梅名县”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张名片,在原有800亩古杨梅树的基础上补种了3000亩杨梅树。杨梅产业覆盖当地群众300余户1300余人。今年,该村成立公司,从扩大种植面积、购买保险降低农户损失、科学管护指导和保底收购等方面着手,力争将这里打造成万亩生态杨梅种植基地,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1d7a04f266914daca5d6abf712fdee9a.jpg

    游客正在采摘杨梅

    与岱瓮杨梅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的龙河杨梅,同样深受市场欢迎。在龙河镇林场村,3500株杨梅树占地138亩,绿油油地铺满山头。游客们正穿梭于林间,寻觅那一抹乌红色的夏日清甜。

    游客李女士说:“杨梅大,而且吃起口感好、味道好,摘杨梅也很方便,下次一定还要来。

    在龙河镇,同样种植杨梅的还有红旗村和迎新村,累计种植不同品种的杨梅已有5000多亩,年均产量达3200吨。

    c62e8a8c5d37406fbda39554dd417359.jpg

    采摘装框的杨梅

    走进郎岱镇石糯尾村华竹山杨梅基地,游客提着篮子,穿梭于杨梅树间。由于鲜杨梅品质好,华竹山杨梅园已然成了周边居民和游客体验采摘之乐的好去处。

    游客郭琳说:“身边的朋友品尝之后都觉得这个杨梅很好吃,所以我今天就带上朋友们来采摘,这里产出的杨梅个头大,颜色鲜艳,甜度也比较高,像我这种杨梅爱好者,下一次还会再来。” 

    郎岱镇现有杨梅800余亩,主要为东魁、荸荠等品种,分布在石糯尾村、田坝村、渔塘村和驿陇村。除了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品尝外,现在基地的杨梅鲜果主要以零售和批发的方式销售,新鲜杨梅主要发往安顺、贵阳等周边地区。

    29b46408ac434d8aa9529c0efe754eb1.jpg

    工人正在采摘杨梅

    六枝特区郎岱镇石糯尾村村民张三妹说:“我在杨梅基地务工已经五六年了,一天能摘一百多斤。”

    据介绍,基地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方式,确保了杨梅的品质和安全。因为管护得好,杨梅的品质及口感较前几年有所提升,产量也增加了不少。

    dcca532706454c20b9dae18f3d0fdb29.jpg

    挂满果实的杨梅树

    郎岱镇石糯尾村华竹山杨梅基地负责人龙成彪说:“年产量60余吨,总产值120万元左右。”

    发展杨梅种植,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还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保护了生态,富裕了村民。

    融媒体中心记者:浦仕美


    编辑:刘淞佳

    值班主任:王 薇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

    5f166d9dadb2478fae496fa53b6e94a0.png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