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垃圾收集容器设在哪儿?
在景区、公园产生的零星有害垃圾投放到哪里去?
4月8日
黄浦区在淮海公园举行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主题宣传周活动
对垃圾分类“七进”后
(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楼宇、进公园、进景区)
如何寻找分类容器和投放进行了指引
黄浦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得怎么样?
截至今年3月底,打浦桥、五里桥及半淞园路街道3个街道实现了居住区分类和绿色账户全覆盖。全区已推行绿色账户18.3万户,占全区总户数83.2%。打浦桥街道入围全市首批创建“生活垃圾示范街镇”。
2019年,黄浦区全区实现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累计建成“两网融合”资源回收服务点219个、垃圾箱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建1088个。生活垃圾全品类收运体系全面建立,运用不同收集运输手段做到应收尽收。
今年
黄浦区还要举办以垃圾分类
以及条例普法为主题的“十百千万”系列活动
即成立十支街道志愿者队伍
举办二百场居民区宣传活动
覆盖约两千家楼宇商户
发放30万份宣传海报资料
七种不同场合
你可以这样寻找分类投放点↓
单位:应向员工明确告知垃圾投放地点
干垃圾:根据原投放习惯设置收集容器。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一般每个办公楼层设置一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或设一个投放点。单位应向员工明确告知投放地点。
湿垃圾:湿垃圾产生量较大(每日产生量30升以上)的有食堂单位,应在相应区域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湿垃圾收集容器一般放置于产生湿垃圾的餐厅、休息区等位置。
社区:干、湿垃圾收集容器成组设置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专项收集容器每个小区至少设置一组,建议设在较方便的公共区域,如:出入口、小区广场、垃圾厢房等。
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应根据住宅小区原生活垃圾投放习惯在每个垃圾投放点成组设置,便于居民分类投放。
医院:有害垃圾容器设置应远离病房
可回收物:医院可根据自身楼层结构,在走廊尽头或不影响就医的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容器。
有害垃圾:医院有害垃圾容器设置应远离病房,设置在医患不易接触的区域,医院楼层内应禁止在公共区域设置有害垃圾容器,患者产生的有害垃圾应及时清理。
干垃圾:在不影响患者活动的情况下,可根据医院情况设置干垃圾投放容器。
湿垃圾:医院食堂根据需求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便于员工投放。
学校:每个教室可设置一个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可回收物:教学区根据可回收物产生习惯,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设置可回收物投放点。如每个教室可设置一个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便于学生投放。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产生较少,根据需要每个楼层或一栋教学楼设置一个投放点即可。
干垃圾:按原有投放习惯设置干垃圾收集容器。
湿垃圾:食堂根据需要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
楼宇:办公区域根据习惯设置可回收物容器
可回收物:办公区域根据习惯设置可回收物容器,条件允许的楼宇可设置可回收物投放点。
有害垃圾:办公楼有害垃圾产生量较少,可根据实际产生量在两层或多层楼梯口设置一个投放点即可。
干垃圾:按照原有投放习惯设置干垃圾收集容器。
湿垃圾:食堂可根据需要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便于就餐人员投放。
景区、公园:零星的有害垃圾请带回投放
景区、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一般设置可回收物和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景区餐饮区域等人流密集且有餐饮服务的区域,可适当增加湿垃圾收集容器。
公园一般设置可回收物和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如设有餐饮区域,可适当增加湿垃圾收集容器。
如您在公共场所产生零星的有害垃圾
请带回小区或单位
投入有害垃圾收集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