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超40万人游外滩,黄浦这个派出所里警用高科技都用上了!
2019-08-19 14:46:42 新民晚报 孙超慧
  • 从7月到8月,除了台风“利奇马”到访的那几天,外滩的客流每天都在40和50万之间徘徊。高温天,白天客流不超过5万。但晚上7点之后,人流瞬间涌入,填满了从南京东路步行街到江堤的区域。这个时候,压力最大的是警察。

    s_c734c0f7d0164b4da219434b8fecee70.jpg

    外滩街头

    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公安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隐藏在外滩江堤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可能是全世界夜间最繁忙的派出所。”副所长杨伟荣的话未经证实,但的确很少有一个0.5平方公里的区域,每天晚上都有超过40万人聚会。134名警力应对40万大客流,这种管理难度,也使这里成为上海警用科技含量最高的派出所。

    bb1f3ae83e3b4859b7e0b3db70612fc7.jpg

    外滩晚上聚集了很多人

    7月以来,民警们帮助150多名走散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最快的纪录是10秒以内。这背后就是科技的力量。昨天,又是一个周末。我们来到这里,体验一下,最繁忙的派出所,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

    外滩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面积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袖珍”。一大半的区域被指挥台所占据。这里看不到回来休息的民警,所有人都忙到停不下来。这一点,从监控大屏上的一张任务表,也可以看出。

    20e3335bf0bb42608dcec3bce4cfe8c7.jpg

    任务表

    因为来的时间是下午,看到是从下午2时30分到凌晨的任务。尤其是傍晚6点以后,任务要求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很多要求看起来复杂,其实核心就是一个,人流均衡。”

    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告诉记者,江堤是联通的,如何让大客流均匀地分布,光靠民警喊话是不行的。这一段区域上江堤共有4号-10号7个通道,控制好这些通道的开、关,就能让上江堤的人流在上面的分布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就像“弹钢琴”一样,“指法”很重要。

    晚上7时,陈毅广场外滩江堤区域上的人流越发集聚。指挥室立即要求对相关的两个通道实施只下不上的管理措施,让快速涌来的人流绕道稍远的通道上江堤,实现人流的分散,用时间换空间。

    “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人流的实时变化,随时调整。指挥的人要判断精准,前方的人要执行有力。”派出所教导员朱玉海告诉记者。

    s_10bf721d75bd473eb7d04b018beb2686.jpg

    民警在分析案情

    说起来简单,但对于一线的民警来说,每一天都很不容易。上海警方推行警务流程再造的改革。外滩治安派出所也是试点单位。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全科警察”的出现。就像医生有“全科医生”,顾名思义,“全科警察”就是什么都管的警察。

    在外滩区域,经过专门培训的他们不仅要管治安,管大客流疏导、管打击破案,还要管交通。要知道,全上海最重要的主干道,7条在外滩派出所管辖范围内,仅此一项,就要投注大量的精力。

    陈旻炅是外滩治安派出所数据警务组警长。他的一身“技艺”,除了大客流管控,用的最多的就是找小孩。依靠高清探头和特征识别技术,陈旻炅印象里,最快的那次,找到走失小孩,只用了不到10秒。

    s_e9cf0631924a480391c9fa0a51a65afd.jpg

    民警发现了走失的孩子

    外滩治安派出所副所长杨伟荣告诉记者,以前寻找走失儿童,往往只能靠人力,靠发动群众,现在高科技的应用,让寻找变得高效。“今年暑假,我们接到了150多次求助,找到率是100%。”

    杨伟荣介绍,这种技术被称为“智能时空分析系统”:划定一个时空区域,可以根据人的体貌、衣服、随身物品、是否骑车等结构性的特征在这一时间和空间区域内寻人。即使看不到脸,也能通过比对找到。

    “人越多的地方,往往秩序乱,案子多,治安不好。”教导员朱玉海告诉记者,外滩打破了这个规律。

    s_a5a42e4c9cc3438fbd8293c768a806f3.jpg

    监控画面

    以街面扒窃案件为例,今年暑假期间,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了90%。这也与高科技应用分不开。

    “这个低,不是像有些地方本身事情少,而是靠民警一点一滴去干出来的。”副所长朱亮告诉记者,他为自己的同事们骄傲:在这里当警察,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

    s_bf576cb98d1349ba8e54d866f233327d.jpg

    民警在外滩街头驻守

    深夜0时,记者离开。全天的客流数停在49万,又是一个接近峰值的数字。最繁忙和最平安的外滩,迎来了新的一天。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