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消防员是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在今年“119消防安全宣传月”之际,记者走进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的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车站中队,记录这些“最帅逆行者”工作、训练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清晨6点,很多人还在睡梦之中,但中队的消防员们已经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训练了。最近正好有一批新招录的消防员在开展岗前培训,对这些刚入职的年轻小伙子来说,训练科目中的楼层登高施放犹如一场“噩梦”。
所谓楼层登高施放,就是要求消防员一上午肩负30千克的消防设备,在旁边20层高的大楼里上下来回训练15次,每次都要在105秒内完成。“火场中,电梯处于停运状态,消防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爆发力与耐力,此项训练就是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中队指导员陈祥康介绍说。
训练刚进行了两个回合,突然警铃大作。前一秒还在训练状态的消防员,立马放下手中的器材,奔向消防车。穿鞋、换衣、戴头盔,不到30秒时间,两辆消防车上已经坐满了消防员。记者本想跟上,可还没反应过来,消防车已经拉着警报出发了。
“不是你们反应慢,是我们必须要更快。”陈祥康看记者有点沮丧,特意安慰了几句。他拉着记者来到中队值班室,指着桌上的一张A4纸说:“火警就在这个地方,这里过去3分钟就能到。”凑近了看,这是一张手绘辖区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这张图,每个值班员每天差不多要反复画上十多遍。”陈祥康说,队员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辖区内所有楼宇信息熟记于心。记者在一旁看到,手绘辖区图已堆了厚厚一摞。
1个多小时后,出警的消防员返回中队。出门前还白白净净的小伙子,这会儿都变成了“黑脸关公”。洗把脸、喝口水,刚刚出完火场的队员们又开始整队,准备接下来的训练科目。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记者发现,队员们的餐具都只有一把叉子。“我们训练强度太大,半天下来,拿筷子的手抖到没法夹菜。”中队长刘国柱介绍,用叉子吃饭已经成了车站中队的传统。
简短的午休之后,下午的训练又要开始了。“周而复始,每天8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正如刘国柱所说,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午夜还是黎明,只要警笛一响,消防队员就会风一般整装集合,守护社区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