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有这样一群人
在危难面前
勇于担当,坚定“逆行”
默默守护着每一个人
他们,就是最美的志愿者!
今天,是学习雷锋纪念日
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他们的故事,怎么说也不腻!
一口气装15台呼吸机
他是“全能志愿者”
杨杰,年前已经离开武汉回到安徽老家
大年三十晚上8点多
他刷朋友圈看到一条求助信息说
南京有一批医疗器械物资
需要运到武汉的“小汤山医院”
也就是后来的“火神山医院”
因为没有运输车辆
一直属于滞留状态
到晚上12点左右,依然没有人接应
杨杰脑袋一热,决定试试
由于医院还没有筹建完
物资运不进去
才把物资送到的杨杰又接到任务
要把所有的货转运到光谷的国药仓库
这一趟走完已经是凌晨4点了
他觉得应该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
医疗物资还需要换地方
武汉封城的第二天,路上没有车
他依然克服重重困难
用小车分8趟用了两天一夜
把所有的货物全部都送到了临时仓库
特别像是蚂蚁搬家
而他却还觉得自己能做更多
于是他又学起了安装呼吸机
现在,软件、细节这些交给工程师
柜子、底座和组装他都能完成
有一次,在泰康同济医院
一个通宵,他和搭档一起
就安装了十五台呼吸机!
后来,杨杰还萌发了给医务工作者
改善伙食的想法
于是,他又“摇身一变”
变成了一个“鱼贩”
当第一批300条鱼送到火神山医院时
医护人员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惊喜
他永远都忘不了
四岁就来到武汉的他说:
“虽然我不是湖北人
但我吃着鸭脖子、热干面
听着江轮的汽笛声、守着黄鹤楼长大
这里有我各种成长记忆。
我将一直为这个城市’摆渡‘下去
直到她重新恢复’烟火气‘!”
来自90后武汉姑娘华雨辰
她是武汉钢花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
却在方舱医院当起了播音员
用她的声音温暖着病患
她究竟为何与方舱结缘?
事情还得从一月说起
1月22日,华雨辰看到
群里在招募志愿者
于是她就报了名
成为了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
后来,医护人员的
住宿、通行问题慢慢解决了
她又给自己找了份“新工作”
在二七长江大桥上当疫情防控志愿者
此外,华雨辰还会接一些机动任务
比如搬牛奶、铺被子等
华雨辰做的这一切
她的爸妈并不知情
2月,青山区方舱医院
准备正式收治病人
于是,华雨辰又瞒着爸妈
去方舱医院当播音员
三天一个班,跟桥上的测温工作
正好可以错开排班
为防止感染,播音的小台子
搭在与病房一墙之隔的过道里
桌子几十公分高摆上电脑、架上话筒
人往小塑料凳上一坐
方舱医院内的播音就开始了
除了日期、天气、新闻速递等内容之外
华雨辰还给过生日的患者在线送祝福
她挨个查看患者的身份证号码
从100多名患者里
找到了3个过生日的
为他们放了一段生日歌
华雨辰有时也会想
自己做这些事情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她说,后来一想再小的作用也是作用
我们搬牛奶谁能知道这些牛奶是我们搬的?
但确实需要,需要我们就去!
00后中国留学生
加入抗疫行动
“我们是一群来自国内外
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年轻人
为武汉行动起来
团结力量,募集善款和物资
支援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
2020年1月23日在美国读高中的施煜程等
几位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了
“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志愿者团队
让施煜程没想到的是
最初只有6人响应
两个小时之后第一个微信群就满员了
48小时后,志愿者团队
已拥有上千名志愿者
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共募集
善款90余万元人民币
开发运输线路29条
将消毒液、
护目镜N95口罩、
医用手套等医疗防护物资送到武汉
19岁的施煜程说:
“非典时,我还是个幼儿
当时很多人守护着我们这一代人
如今,我们长大了
换我们来守护大家。”
在上海,也有许多志愿者
在默默守护他们,其实就是你我身边最平凡的人但他们用行动证明: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这场疫情作贡献!
推一推铁门,拉一拉门把手
走在上海武夷路上的倪珍佳
一直重复着这两个动作
以确认400多米的路上
老洋房、小弄堂的
9扇沿街铁门都是关闭状态
只有走在倪珍佳左侧
才能发现她的特别她的左耳戴着助听器
只有在书记李超毅嘱咐她注意事项时
才能发现她的特别需要大声对着她耳朵说话
倪珍佳是一名聋哑女孩
倪珍佳是飞乐居民区的居民
她一直被社区大家庭的“爱”孕育着
她常常透过窗户看到小区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戴着助听器的她还能听到志愿者手中的小喇叭
那一刻,倪珍佳很想加入他们
她觉得有一种力量在血液里澎湃
居委会一开始并未同意
担心孩子的安全
但小倪字里行间十分坚定
而且他们也的确也需要人手
最终还是同意了
就这样,倪珍佳成为了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巡查员
每天在武夷路巡查小区门口值守情况
填写巡查记录,上报居委
通过文字,倪珍佳告诉大家
“我想表达爱,相信爱背后有很多故事。
我相信,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拎着两大袋消毒用品
杨浦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刘思远挺淡定
“稍微有些期待吧,毕竟从没做过。”
这是这个00后第一次给人“送快递”
今年春节,刘思远和家人一起出国度假
2月6日才回到上海
随即在家隔离了2周
在温暖的马尔代夫
刘思远还是忍不住会为国内的疫情感到焦心
又觉得挺无力的
“碰到这样的病灾,我们变得很渺小。”
这种感受是2002年出生的刘思远
人生第一次体验
2月21日“解禁”
当天父亲带着他一起加入了居委会志愿者的队伍
“快递员”成为他的
第一份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快递”并没有那么好送
飘鹰居委下属的小区有7个门洞
且分散在飞虹路的两边隔离
最多的时候有17户人家
分布在不同小区,每个小区又都是封闭管理
很多门都不开
有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要绕很长的路
刘思远之前参加过爱心暑托班的志愿服务
这次疫情下的首次志愿体验
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快递员”工作
则让他感受到了很大的不同
“其实不难,可能就是腿脚酸痛点,但是很特别。”
他说,他不再感觉到无力而是觉得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力量!
复旦大学2018级研究生
彭诗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
一个月前,她刚结束在瑞典的交换
本打算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
让彭诗琪考虑再三后选择了留校
成为了复旦大学战“疫”前线
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志愿队的一员
面试通过后,彭诗琪被分到“学前一队”
结对的是周酉宸一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护师家
今年3月正好满3岁的学龄前小朋友
结合培训的内容、
小朋友的兴趣爱好、
小伙伴们在群里的分享
彭诗琪制定了一张爱心课表——
周一:舞蹈(海草舞)+防疫童话;周二:学唱儿歌+科普小知识课堂;周三:舞蹈(海草舞)+绘本;周四:手工(简笔画)+小知识课堂;周五:基础英语(字母歌)+小故事;周六:手工(折纸)+舞蹈练习;周日:一起休息一天吧
在彭诗琪以学术论文、学术资料为主的电脑里
如今多了一个特殊的文档
“周酉宸小朋友-教学日记”
这份“教学日记”
涵盖宝宝的梦想、性格特征、
开启的技能、待开启的技能的基本特征
彭诗琪说:“非常感激白衣天使们逆行前往。你在前方守护我的家,请让我在后方陪伴你的孩子,直到你的凯旋。”这便是彭诗琪的真情告白。凛冬已过,春花可期待到那一天彭诗琪想和她在线辅导这名可爱宝宝一家见个面把那些星星榜上积分兑换一样最特别的礼物送给宝宝她更想对去武汉守护自己家的那位宝妈郑重地道一声:感谢有你!
口罩、护目镜把陆海燕整个包裹起来
但护目镜后一双明澈大眼、
浓密的睫毛却“暴露”了她
这是一名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小燕子”
陆海燕的童年在阿尔巴尼亚度过
9岁时跟着父母来到上海的她
20岁的陆海燕中文讲得特别溜
连文言文学习都不成问题
和很多中国学生一样
她喜欢阅读悬疑类小说
看完了全套《法医秦明》
由于随班跟读
她目前就读于甘泉外国语中学
说起这个寒假
陆海燕用“很特别”来形容
母亲希望女儿能静静宅在家,别添乱
“这时候,能出力就出力,
我只要戴好口罩、护目镜就没问题,不危险的。”
在陆海燕的坚持和耐心解释下
母亲终于同意她成为一名志愿者
她开始在花桥道口守护上海的“门户”
花桥道口,陆海燕一共去了三次
整整做了18小时的志愿者
虽然在道口查验时戴了防护镜、口罩
但陆海燕一双漂亮的眼睛
还是“暴露”了她
“请问你是不是外国人?”
陆海燕不止一次收到司机好奇的问询
她总是点点头
手上查验工作不停
“原来还有外国志愿者,不容易,你辛苦了。”
道口志愿工作结束后
陆海燕又在居住地小区当起了“守门人”
这份守护,她做了4天
这几天,陆海燕已经将生活重心重新放回了学业上
但回想起这次“道口+社区”的志愿经历
她觉得比一般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大
“抗击疫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这是很多工厂大门口的标语
但周蓉从未觉得有一天
它会跟自己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志愿者组织“益路同行”的负责人
在口罩极度紧缺的1月下旬
周蓉组织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
近200名志愿者进松江区的
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做义工
成为了疫情最困难时期上海的“物资生产员”
志愿活动持续了12天
周蓉在这12天里
把这句大白话标语,默念了无数遍
“我们是顶的夜班,做到早上才回去
而且绝大部分志愿者还要从松江车墩回市区
路途遥远
再加上大家都没进工厂做过工,就怕出事
我真的是每天都在担心。”
在接受专访时
她想着那些彻夜无眠的日子
仍然感慨万千
几乎已经忘了她和“工友”们
联手完成逾300万只口罩带来的欣喜
这些她担惊受怕带来的成果
给上海市民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安心!
在短短休整之后
周蓉又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
在2月14日当天报名参加了
浦东新区的防护服志愿活动
她还说:
“我看我们的一些志愿者
在做完口罩之后,当志愿者当上瘾了
真的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
如他们一般活跃着的志愿者们
在上海、在全国各地
还有很多很多
在这场疫情中
他们“逆行”的身影
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今天,想说一声
谢谢你,志愿者!
相信,这样的志愿精神
一定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