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起源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在老渔阳里首发
2020-08-23 00:12:51 东方网
  • 红印和蓝印马克思半身肖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早期版本书影,透射着这本“小册子”穿越百年的真理光芒;用铅笔绘制的陈望道还是未及“三十而已”的年轻模样,一手奋笔疾书,一手拿着沾了墨汁的粽子,“柴屋勤译”的场景被高度还原……今天下午,这枚《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在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举行了首发活动。

    邮票揭幕

    邮票一套一枚,面值1.2元,由著名邮票设计师李晨设计完成。李晨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画面更为生动和感人,我设计了陈望道一手执笔工作,一手拿着棕子的情景。他微低着头,表情严肃地专注于译稿,吃棕子成为了他下意识地动作。这个场景让人感到他已超然于物外,‘真理’感动和鼓舞着他。柴屋破败,山区早春的寒风肆意蹿进屋来,他浑然不觉。纵是一豆灯火,却如沐万丈光芒。”

    纪念邮票

    曾经画过大量的民国人物,对民国事件、服装、化妆道具都非常熟悉的李晨,收到设计这枚邮票的任务到交稿只有两个月,为了画好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画面,他还去了陈望道的家乡义乌,并拍了大量的资料照片。在下笔画的时候,李晨说:“我脑海里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觉我身处在那个环境里,跟陈望道先生面对面,看到烛光中的先生在油灯下奋笔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就是那样一种感觉,然后我就把它固化到纸面上。陈望道先生懂得《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他以忘我的精神,擎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唤醒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春天。我懂得陈望道先生的伟大,愿以画笔表达敬仰,描绘先生风采,帮助人们读懂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近距离感受伟人事迹。”

    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老渔阳里2号成立,这栋楼里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发起创建的征程,使老原理成为中国革命重要的红色起点之一。1920年也是在老渔阳里2号,陈望道先生到老渔阳里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稿交给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汉俊在老渔阳里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稿进行了数月的校对、筹印等各项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以完整形式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译本。上海邮政黄浦区分公司总经理马海平表示,历史是发展的见证,邮票是时代的剪影。今天仪式选择在老渔阳里,就是为了纪念这段红色的历史。

    邮资机宣传戳

    (4枚邮资机宣传戳)

    很多人并不知道,百年前《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曾在上海走过了一段红色征程:从约请翻译地三益里17号《星期评论》编辑部(今黄浦区自忠路)到校对筹印地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今南昌路100弄2号),从首版印刷地成裕里12号(今复兴中路221弄12号)又新印刷所到发行地“法大马路自鸣钟”对面的《新青年》社(今金陵东路279号)。根据《共产党宣言》“约请翻译、校对筹印、第一次印刷、发行销售”四个地理位置的迁移,除了邮票发行外,上海邮政追寻百年遗迹,根据《共产党宣言》从翻译到发行过程中地理位置的转移还设计了5枚邮资机宣传戳,并在该地址对应的属地邮政网点提供盖戳服务,除了复旦大学陈望道先生旧居,其余的4枚戳就在黄浦区。

    现场签售

    首发式后,邮票的设计师李晨先生在活动分会场——思南路7号卢湾邮政支局内现场签名并与邮迷进行了互动。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