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顾博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
2019-08-19 12:03:18 刘贻 孙超慧

  • 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对顾博凯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他从小喜欢历史,高考时候将历史专业作为了第一志愿,后来如愿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大学里,通过一系列师范类的课程,加上从小到大对老师的崇敬,他便坚定地走上了教师的职业道路。



    2010年,顾博凯硕士研究生毕业正式进入大同中学任教。十年期间,他获得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黄浦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和黄浦区青年岗位能手等一系列殊荣。 

    s_c590b75143ae41ddb07ba18e6a65daa6.jpg

    培养历史学科特有思维 

    一位大同中学10级的毕业生曾在网络上发布过一篇博客,在文中,她亲切地将顾博凯称作“凯哥”。顾博凯点头表示:这位学生是他当教师后教的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这届学生,他从高一一直带他们到高三毕业。

    可能因为是第一届带教的学生,顾博凯对他们印象非常深刻。在他们高三寒假时,他做了一件很暖心的事。当时临近过年,顾博凯在家访时发现,很多学生处于迷茫的状态。

    经过思考,他给每个同学都寄了一张手写明信片。每张明信片上都写着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出的建议。上传博客的那位学生煽情地写道:“收到明信片的那天正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寂静的天边传来烟花、鞭炮声,天空一下子绚丽明朗起来。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凯哥始终在默默地理解支持我们。”

    顾博凯表示,现在的高中生们个性比较强,不太喜欢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束缚感,更多的还是希望一种自由,所以他在课堂上会尽量以比较轻松的形式去展现要讲的内容。 

    辩证地分析各类信息 

    当下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心智尚未健全的学生往往理不出头绪。对此,顾博凯表示,有两点是他在引导学生中非常注重的:

    第一点,自身的价值观要正确。“首先老师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明辨是非,才能引导好学生。”他认为,历史老师有其优势,会更多引导学生用一种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去审视这个世界。

    第二点,是全方位的一种关怀。“我们学校不仅有心理老师,还设立了导师制,每个老师除了在学业上指导学生之外,在生活上也适时会做出一些帮助。”他认为,这也是时代赋予老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有别于以往的唯分数论。

    s_3bab80092efc498e8019f6874e844d60.jpg

    顾博凯说,文天祥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座右铭。通俗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读书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让今后的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不会后悔,他希望以这句话与学生共勉。 

    讲好历史故事与红色精神 

    高中老师的课业教学很繁重,但顾博凯还是尽己所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2018年7月,他参与了由上海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关工委和新民晚报社共同主办,由黄浦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关工办承办的“从石库门再出发——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在讲堂中,顾博凯以革命精神作为主导,把黄浦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为两个主题。当时正值暑假,他提倡学生走出去看一看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事迹,认识日新月异的黄浦。

    由于这次讲堂反响不错,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又找到他,录制专门以红色故事作为主线的网络课程。 

    2019年,恰逢顾博凯从教的第十年。回首点滴,顾博凯感慨不已:刚当老师时,由于年纪轻,还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工作久了,学生群体从90后变为了00后,无疑代沟也在扩大,因此他在试着改变自己的模式。“比以前成熟了。”这是顾博凯对自己的一个概括。

    顾博凯说,时常有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来看老师,最让他感到欣慰的,并不是教过的学生告诉他自己现在的情况有多好,而是他们还记得顾老师曾经对他们说的一句话或者指出过的一个错误。顾博凯说,只要有一句话、一件事能够让学生有感触、有改变,那就足够了。

全部评论
  • 匿名用户 2019-08-22 17:10:39
    希望黄浦区能涌现更多像顾老师那样的好教师
  • 匿名用户 2021-04-24 17:06:21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