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 “一目山人”戴敦邦
2019-09-10 15:50:45 沈嘉禄 孙超慧
  • 今年6月,外滩18号的久事美术馆为年已八十又二的画家戴敦邦举办个人画展。老爷子相当感动,他说:“能在‘上海的客厅’呈现我为《红楼梦》创作的作品,是我的莫大荣耀。”


    84fbf105eac145dfa2ebe25e461299b5.jpg

    自诩“一目山人”的戴敦邦先生

    一个著名的国画大师,为何自称“一目山人”呢?

    话说八九年前,他受有关方面委托,创作了煌煌巨制《辛亥革命人物百图》。因为时间过紧,任务过重,用力过猛,导致眼球大出血,右眼完全失明,左眼严重损伤。这简直是对画家的致命一击啊!但戴老相当乐观,照样笔耕不辍,并为自己取了个雅号:“一目山人”,还请人刻了一方闲章,钤于画作一角。

    戴先生近年来的作品,人物细部仍然画得精到,从额头到下巴,从鼻梁到须发,下笔精准,尤其是一双眼睛,于瞠觑开阖之中透露出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文化背景,还有社会角色等要素。叶浅予称赞说:“运用中国画的造型用笔,描绘历史故事人物,戴敦邦是当今独树一帜的高手。”

    537774c7740a425980dd10973ce3ad3a.jpg

    戴敦邦绘老上海风情图

    戴敦邦的老家在江苏丹徒,是出生于上海的“第二代移民”,先后就读敬业中学、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时代,他的志向是当个画家。学校里画宣传画、出墙报、布置会场,没有他就不行。

    课余时间,他画起连环画,完成处女作《梨》时才14岁。师范学校毕业,他北上京城,加盟中国少年报社,又调到《儿童时代》杂志社。他创作了《三边一少年》等连环画。

    上世纪70年代末,戴先生迎来艺术生涯的第二春,创作了《蔡文姬》、《白蛇传》、《长恨歌》等连环画,在国内外频频获奖,还出版了《戴敦邦黑白插图选》、《戴敦邦新绘旧上海百多图》、《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不久他出任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美术系教授,直到1998年荣退。

    著名画家华君武曾说:“鲁迅曾预言画连环画的会出大画家,我看戴敦邦就是其中的一个。”

    戴敦邦“横空出世”,是为电视连续剧《水浒》创作人物形象造型。

    中央电视台在筹划拍《水浒》时,专程派人来沪,请他来设计人物形象。该剧播出后,刘欢演唱的主题歌与戴先生画的人物造型群像流传于世。

    a3603a09a15b4c059d8036396a03af09.gif

    戴敦邦为中国人物画做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精彩诠释,屡画屡新,整个过程持续四十年,在中外美术史上罕见比美者。

    1977年年底,受文化部外文局委托,著名学者、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版。为帮助国外读者理解这部巨著,出版社决定为它配上插图。戴敦邦不无幽默地说:有些名家还没有获得机会,“结果给了资历尚浅的我一个大好机会”。

    出版社的要求是“画出来的画要让外国人看得懂”——首先要还原历史真实,将文字转化为经得起反复考证的图像。于是,戴敦邦去北京请教阿英、启功、周汝昌、端木蕻良、吴恩裕等红学专家。

    他前往医院拜谒“研究红学资格最老”的阿英,阿英老先生得知戴敦邦尚有顾虑,立即对他鼓励,建议他“人物造型以明代为主,不排除清代”。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他创作《红楼梦》的形象基准。

    a71b7b7e1d034c46b3cab28618420dde.jpg

    戴敦邦与恩师徐培三先生合作的红楼人物图

    为准确表现满族贵族妇女的服装头饰,戴敦邦跑到故宫博物院,还考察了紫禁城、恭王府等建筑格局与居室细部。1978年英文版《红楼梦》问世,戴敦邦创作的36幅插图也随之进入外国读者的眼帘。

    在此后的四十年里,戴敦邦创作过白描组画《红楼梦人物谱》、《红楼群芳谱》等。后来又创作了连环画《红楼梦故事》。

    正当戴敦邦以老骥伏枥的姿态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约请他画红楼全本。他重磨旧墨,耗时两年多,完成了240幅《新绘红楼梦》全图。一个章回画两幅,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画出了他心中的大观园群芳谱,画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这件巨作出版后,抱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新世纪来临之际,他又应请为国家邮政局创作了《红楼梦》邮票。2014年,《红楼梦》第一套邮票(一枚小型张加四枚纪念票)隆重发行。国家邮政局跟他有约在先:《红楼梦》邮票计划发行五套,每套5枚,共计25枚,十年内完成。戴敦邦一诺千金,对这项“一个人的工程”极其用心。可以说,他耗时多年创作的邮票,完全有资格在中国邮政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全部评论
  • 匿名用户 2021-04-21 00:02:46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