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月,刘忽然他们按原定计划,拟飞行到晚上12时以后收兵的。但因天空“露点”(即雾汽)很重,跑道上能见度变差,提前一个多小时结束了训练。28日,凌晨3时42分,住在唐山北郊空6军招待所的刘忽然,在睡梦中被强烈的震动和摇晃惊醒:发生了地震!断电后的房子,一片漆黑。
他扶着墙,跌跌撞撞出得门来,叫醒了住在隔壁的战友。定了定神后,他火速组织了两支抢险队,奔赴同处唐山城北的唐山地委和空6军军部家属大院。断壁残垣间,唐山地委和驻军组织起一个临时抗震指挥部。刘忽然成为指挥部成员之一。
一身戎装的刘忽然
指挥部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及时向中共河北省委、党中央报信求援。拟好的报告,由于市内电源全部被毁坏,既打不通电话,又无法发报。女报务员急得哭起来。而即使派飞机吧,刘忽然他们飞训的是战斗机,起飞、着陆的导航要求较高,没有电源,塔台是不能够指挥起降的。
怎么办?有同志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另有两架苏制“里-2”型飞机,也在唐山训练,可以让一架飞机“搭桥”权作塔台,指挥另一架飞机飞往天津附近的杨村机场。俟飞到那里后,再打电话向上级报告。大家一致同意这个办法。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
指挥部决定:由刘忽然率领参谋张宪仁、飞行员高永发和一位领航员出发。早晨6时50分,死一般寂静的唐山机场又响起了马达的轰鸣声。一架“里-2”型飞机犹如雄鹰,冲向茫茫苍穹。
刘忽然知道肩上的担子。飞临唐山市区上空时,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命令将飞机降到800米左右的超低空,在上面盘旋一圈,作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须臾,雨越下越大。飞机在盘旋时有些失衡,但机组的同志继续对准杨村机场方向疾飞。刘忽然不顾遭到雷击的危险,指示飞行员打开无线电,不断呼叫。电波里终于传来了北京空军指挥所的声音。刘忽然命令高永发,向北京报告唐山发生大地震的凶讯……
大批救灾物资运抵唐山机场
刘忽然成为世上第一个向外界披露唐山大地震消息的人。这比后来煤矿工人李玉林等来京报告,提早两个多小时!
暴雨如注,飞行员根本看不清杨村机场的跑道。几次迫降没有成功。后来按“北空”命令:飞机转飞并停在北京南苑机场。时任空军司令员马宁在电话中指示刘忽然:“请你们驾车,直接到国务院报告;我在国务院办公室等候。”一辆面包车载着刘忽然一行四人,直驰新华门北门……途经新华门前门。刘忽然邂逅从唐山煤矿骑着摩托车来报告的李玉林及另一位工友。招呼道:“快!我们一起进去。”
新华门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
此刻,时任党中央和军队领导:纪登奎、陈锡联、李先念、陈永贵、吴桂贤五位副总理,吴德副委员长,马宁司令员,正焦急地等候。李玉林一见到中央领导,痛哭失声:开滦煤矿有一万多人埋在井下呢……表情沉重的纪登奎问:“空军来的同志说说,唐山市区灾情如何?”
遭地震破坏后的唐山火车站
刘忽然就把在飞机上俯看到的灾情,作了详细描述。他又汇报说,破坏虽很严重,不过唐山北郊的机场还可以使用。这个信息事后证明极其重要。参与救灾的飞机就通过这个机场起降。
在地震废墟上建起的唐山新城
几位副总理纷纷向外拨打电话,对抗震救灾作出部署。汇报结束、已是午后。李先念同志看到他们衣服又湿又脏,叫来服务人员拿出几套新军装,让他们换上,又端来饭菜。刘忽然记得,午餐是一碗菜汤面加一个馒头。
2019年6月26日上午,刘忽然正在翻阅记者赠送的《魔都风云》一书
刘忽然后转业到上海,任原南市区委纪委书记。1996年7月某日,记者采访他时提及,《唐山大地震》书中只一笔写到您与李玉林去国务院汇报,没有说您最早命令高永发用无线电向北京报告地震的消息。这样无意中抹煞了您作为“第一人”的史实。刘忽然爽朗一笑,说:“提不提到我,我不在意。我关注的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大力建设,一个新唐山已经崛起。这使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