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 | 江峰:深海铁拳,血性于无声处贲张
2019-09-20 10:47:43 汤佳艺 孙超慧
  • 作为蓝色海军方阵里最神秘的队伍之一,特殊的岗位使潜艇兵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我们听一听前潜艇部队42支队动力长江峰讲述他18年的特种兵生涯,与他一同走近那没有霓虹灯也没有喝彩声的深海“不夜城”。

    de04e5e9f3ae47689153c0494c95166b.jpg

    江峰当年在部队时的旧照

    学不完的潜构,刮不完的铁锈

    回忆起当初入伍的初衷,江峰颇为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最初我只是不想烧饭而已。

    没有听错,就是烧饭。1968年江峰被分配到德兴馆培训,当他看到店门口张贴的征兵宣传,便脱下炊事服,毅然地报名应征。顺利通过体检后,他收到了来自陆军的入伍通知,直到在十六铺码头集合前往宁波西沪港后,他才得知自己即将成为潜艇特种兵。

    江峰用“学不完的潜构,刮不完的铁锈”这12个字轻描淡写地总结自己成为潜艇42支队269号潜艇兵的青春岁月。只有初中文化的江峰面对着高科技的潜艇,一切从零基础学起,克服没上过潜艇、没有教材、没有经验、没有专业知识等难题。 

    吃苦不言苦,苦中作奉献

    事实上,学习潜艇构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当一名合格的潜艇兵还得“过五关斩六将”。而每个潜艇兵必须要过的一关就是晕船。潜艇在海里摇摆起伏晃动的那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般新兵都无可避免地晕船呕吐,有些甚至能把胆汁都吐出来。

    潜艇兵的伙食标准是相当高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很难做到每天都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般两到三天冰库里的新鲜货就吃光了,余下的日子只能吃罐装的肉类和果蔬。

    在深海中是不清楚白天黑夜的,潜艇兵一般通过24小时制的时钟来区分昼夜,也只有在少数上浮的时间,大家才能有限地接触到外界。 

    769bb9e0c61c41a2aae81ec15860c5a8.jpg

    海军新中国70号潜水艇(269舷号)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 

    潜艇作战环境特殊,水下百米压力巨大,任何一丝安全隐患都会被放大,任何一次操作都如同与死神对搏。在服役的18年里到底出过几次海,江峰已数不清了,出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为期26天的小远航。当被问及最惊险的经历时,江峰忆起两件颇有代表性的事情。

    有一次出海执行任务时,正常前行的潜艇突然被两艘渔船间的拉网缠住,进退两难。潜艇为了脱困,决定采取“静坐海底”的方式。渔船发现渔网拖不动后割断了渔网,潜艇才算脱了困。

    5d232332e87745519bdf8430953360b2.jpg

    钢笔字迹端正地记录了潜艇操作的种种要领

    而另一次是潜艇即将出海,却发现中间水柜的海底阀门被卡住了,而潜艇下潜是通过水柜注水来实行的,其修理的过程是相当危险的。但凡有过潜水经验的人就明白,高压对人体意味着什么,一旦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稍微快了一丁点,肺部受不了就会爆炸。

    潜艇兵对身体条件的要求非常高,此外,还有非常看重牙齿的整齐程度。因为艇员在水下出艇工作或者遇险逃生时,需要佩戴呼吸面罩,只有严丝合缝地用牙咬住呼吸面罩的咬嘴,才能在水下呼吸。

    “每一次出海,我们都会随身备上一份遗书。”江峰说道。大海无情,谁都无法预料这一次是不是最后一次。因此潜艇兵们彼此间的感情都是相当深厚的,毕竟都是“过命”的战友情。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告诉你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告诉你。”这句话是潜艇部队官兵对家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聚少离多,与家人相处的常态。他们因为执行任务,往往无法见证孩子的出生,甚至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江峰第一眼见到儿子时,孩子都已经一岁多了。至今忆起当年儿子陌生防备的眼神,他的心情都是五味杂陈的。

    听家人说,小家伙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海军,只要看到路上穿着蓝白条纹衫的男子就会奶声奶气地叫爸爸。而当自己真正的爸爸首次见面激动地抱起他时,却因陌生而吓得大声哭闹。 

    e0f6c51a90e94cf29a7bcff254c753a7.jpg

    1978年10月22日东海舰队舟山潜艇大比武留念

    和平年代的今天,当兵光荣,当潜艇兵更光荣,当砥砺深海的潜艇兵尤其光荣。在流动的国土上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在大洋深处的波峰浪谷间,共同忍受着远离亲人的孤独,也一起享受着亮剑深蓝、决胜深海的战斗豪情! 

全部评论
  • 匿名用户 2021-04-14 11:49:45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