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宋庆龄、邓演达、彭泽民等决心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持三民主义,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主张建立新的革命政党,继续领导国民革命。
淡水路332弄1号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1(2018年2月23日)
1930年5月,邓演达秘密回国到达上海,着手起草并主持讨论建立新党的政治纲领,筹划建立领导机构,经过讨论决定新党的名称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0年8月9日,邓演达主持召开有10个省区派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邓演达、黄琪翔等30余人。会议宣告“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通过政党纲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
邓演达
会议选举邓演达、黄琪翔等25名干事组成中央干部会,确定了中央机关各部门的名称和负责人。会后中央机关设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41号)159号,黄琪翔、章伯钧等都曾在此工作过。1931年8月,邓演达被国民党逮捕,机关同时遭破坏。
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内部场景(2018年2月23日)
1947年2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农工民主党配合解放战争,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开展军事活动。
1949年 1月,农工党领导人和其他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了《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同年9月,农工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位于黄浦区淡水路332弄1号(原法租界萨坡赛路290号),建于1928年,联排式砖混结构花园住宅。
旧址内的邓演达雕像(2018年2月22日)
2008年在花园内安置了邓演达半身铜像和纪念石。2015年农工党成立85周年之际,对会址进行了修缮和布展,将会址建设为中国农工党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
抗战胜利后,以马叙伦为首的文化、教育、出版界民主人士和以王绍鏊为首的工商界爱国人士联合起来,以“促进民主政治为目的”,“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科学社总社办公地
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中国科学社总办事处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有26人。马叙伦担任会议主席。
大会通过马叙伦的报告并做出四项决议,一致决议本次集会为本会成立大会;一致通过本会简章;原则通过本会对时局的宣言,同时继续广泛征求意见,由理事会修改后立即公开发表;决议本会暂设理事十一人,常务理事三人,并决议在理事会未选举产生前,会务由马叙伦负责,王绍鏊、严景耀、陈已生三人协助。
民进成立后,先后发表了《对于时局的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立即结束一党专制、还政于民,立即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
1949年9月,民进代表马叙伦、许广平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叙伦(1885-1970)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地旧址位于黄浦区陕西南路235号(原亚尔培路533号),混合结构两层花园建筑。
民进成立地纪念牌
2005年12月,旧址正式挂牌。楼前竖纪念碑,镌刻赵朴初的题词:“爱国、民主、团结、求实”。旧址现为黄浦明复图书馆所用。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