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社区居民养老难?来看“豫”见代表支了什么招↓
2019-05-28 15:58:15 严佳婧 孙超慧

  • 什么是养老顾问?

    老城厢的居民们关心哪些养老方式?

    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s_45d781a7247c454b8dccebb56b1026de.jpg

    近日,在由黄浦区人大常委会豫园街道工作委员会、豫园街道社区学校共同举办的“豫”见代表第四期活动中,来自市、区两级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学专家走进街道睦邻中心——合康里,并与在场市民们畅谈了各自关于养老的故事、经验和倡议。 

    解决养老服务信息不对称

    774b4788437b4b008401bc7f3a2f50c0.jpg

    市人大代表丁明与市民们分享了自己亲人的故事。某次丁明父亲在医院门口打车时,整整等了近一小时。许多高龄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打车软件,不懂得如何预约出租车,也间接导致了他们看病难、看病累的问题。

    年轻人可以轻松地网上预约或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医师信息筛选以及预约挂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依然存在应用门槛。丁明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不能仅靠老年人自身去被动适应时代,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及养老顾问的专业助老服务显得尤其重要。

    063ab12efaa44bc5b6c3a42c885faa07.jpg

    此次关注社会养老话题的讲座吸引了许多青年人来到现场。他们有的是普通居民,有的是社区工作者,有的是青年志愿者。他们中不少人认为,“人必定会经历衰老,这并非仅是老年人需要面临的问题,也需要青年群体的关注。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教会自己的长辈使用电脑、手机,带他们去街道相关服务窗口寻求特定帮助等。” 

    9437580543734f3dad60a5fd1e9fd7d3.jpg

    耐心解读老年居民多样化需求

    s_1a3aabf8e3994c2592f44e8785f36e4f.jpg

    黄浦区人大代表、豫园街道肇方居委民政干部王依群,对不同家庭条件的老人们在养老生活中所关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去发现这些需求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豫园街道就有一户老年兄弟姐妹之家的故事让她印象十分深刻。这户居民家中由大姐、大哥、二哥、小妹组成。他们从小失去了双亲,大姐为返沪知情,大哥打了一辈子光棍,二哥患有精神疾病,小妹则挑起了家里“母亲”的重担。

    97387feec22c46899987426bdf6b17c3.jpg


    作为动迁地块,肇方居委在进行安置工作时与四兄弟姐妹谈话。四兄弟姐妹一致决定接受补偿款并一起搬到郊区居住,他们说:“我们决定通过抱团养老,互帮互助的方式度过晚年,这样既可以排解孤单养老的寂寞,晚辈上门照顾起来也比较方便。”居委为四人妥善办理了相关手续,并为其如何在家庭养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相应解答。

    目前,选择社区养老的比重已经超过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王依群认为,应打造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系统,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调动志愿者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等第三方力量,营造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方能应对老年人不同的晚年需求。

    s_df43c7ac29be44c6a9e81e611ddfb412.jpg

    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特色服务

    s_81ae27ef21584d87852a25329a525fa3.jpg

    从事社会福利、社区、老年社会工作、老龄化及园艺治疗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晴暄认为“在养老这一动用整个社会资源的课题面前,各街道如何打造完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如何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方应深入思考。”他说,“海外各大养老机构或许在硬件条件上能为我们所学所用,但在服务模式上并不能一味照搬,更多地还是要唤醒社区互帮互助的意识。”

    s_451acfa2a00f4fbfa17a33b1dcdb2a70.jpg

    豫园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黄浦区方浜西路63号59弄,总建筑面积约为1600平米,设有床位49个,包括长者照护室(全天候24小时住养服务)、老年日托所(日间照料服务)、五谷堂(营养膳食餐厅)、颐养亭(医养结合)、添知轩(老有所学)、视听阁(多功能活动室)等。长者照护室大楼按照民政局养老机构建筑标准要求进行合理改造,每个起居室配有电视、中央空调、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