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子的背后,是一个个烈火英雄
2019-10-31 16:38:53 黄浦消防、人民日报、解放网

  • 最近,一则《他们为什么只用叉子吃饭?知道了原因后,只有敬意!》的短视频火了,上了热搜。

    短视频用实拍的方式,记录了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的消防员们用餐的画面。但,就是这样一段平平淡淡的画面,却因为消防员们吃饭的工具——叉子,瞬间引爆网络。

    叉子的背后,是一个个烈火英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1分40秒,负重70斤攀爬20层

    车站中队的消防员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叉子吃饭的呢?

    现任指导员陈祥康说,这个习惯是历代车站中队消防员们在训练、灭火战斗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听老一辈的车站人说,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

    那么,训练强度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拿筷子的手抖到没法夹菜呢?

    以登楼训练为例,车站中队要求消防员负重(背着空气呼吸器加上水带等装备约70斤)登高20层,必须在1分55秒完成才算合格,最快的要达到1分40秒。

    在车站中队,这样的负重登楼训练,每周都会举行,一跑就是20个来回。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魔鬼般的训练呢?因为车站中队地处上海市中心,3.21平方公里的辖区有256栋高层建筑,登楼训练必须贴近高层灭火的实战,因为“训练场上昏倒可以醒来,但火场上那就是一条人命”。

    对于车站中队而言,所有的魔鬼训练,都是为了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1998年,东航一架客机紧急迫降,中队成功惊险地完成飞机迫降前跑道泡沫铺设、迫降后水泡掩护和疏散机上人员的任务。电影《紧急迫降》正是根据这一事件改编;

    2003年,建造中的地铁4号线中山南路段突然坍塌,中队不仅抢救出重要资料硬盘,还组成“敢死队”在40多摄氏度高温的隧道里来回奔波,面对突然倒灌的江水,坚持战斗一个多星期;

    2008年汶川地震,中队战士连续奋战八九个小时,3次开挖,将青年蒋雨航救出……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