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喜欢我们的活动吗?您能做一次活动反馈吗?我也再给您介绍一下这里的活动和团队?”
每次活动后,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有工作人员请居民以扫码或以线下问卷的形式参与活动反馈调研。因为这一份份“一手”资料,才有了文化中心全年300余场市民文化节文化活动及服务。在最新的一期调研中发现,近85%接受调研的居民希望能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策划,于是,文化中心创设了“群策群艺”品牌项目,计划每季一期,请居民们一起策划他们参与的活动。
座谈会
社区与社会组织双向互动
除了活动反馈,中心“前台”功能强大,中心主任张炜玮很有感触:“4年前,我刚到中心工作时,几乎天天泡在那里,这些年中心推出创新项目的灵感来源于一手调研资料和这个能够与居民直接面对面的窗口。”
2015年五里桥新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使群众对社区文化服务的丰富度、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在那一年,上海市提出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在这一背景下,五里桥街道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托管给具有社区文化服务经验的社会组织——上海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这就有了政府与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双向互动。
扎根社区获得居民共鸣
公共文化运营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首先要弄清楚这里的居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还要熟悉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方式,争取共鸣,用他们的方式去引导居民积极地参与其中。当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根在社区,于是就有了常态化的“反馈调研”和“前台”。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五里桥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张炜玮带领工作人员向社区的老居民请教,而且专程跑到博物馆、档案馆搜集资料和老照片。为了让新居民们也了解这里曾经的工业文明,文化中心发挥运营团队资源优势,联合线上平台,推出了“足迹——五里桥工业文明展览/微旅游”品牌活动,居民们利用中心提供的手绘地图,找寻五里桥的工业足迹。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反响热烈。
从居民的需求出发
宣传好主流文化、运营好“邻里文化社交平台”、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是文化中心的使命担当。
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居民的需求出发,以“四分法则”,即功能分解、年龄分层、时间分段、活动分类为工作思路,陆续推出了“社区1+1”“周末全家一起来”“五里秀场”“三点半活动”“虹舞台”等品牌活动,在居民志愿者的传播和推广下,来参加活动的居民群体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如今,文化中心还通过“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创新动力、优化品牌”等方式,着力打造黄浦区文化馆音乐特色分馆,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音乐之声”。“和美五里 欢乐管弦”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设在五里桥文化活动中心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也是中心“虹舞台”特色活动,一次活动结束后,居民们纷纷点赞,说道:“今天这些演员不仅是未来的艺术家,也是我们走进管弦艺术的老师。”
文化活动
四年多来,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理解也越来越深,如果说制度化管理决定了一个社区发展的高度,那么文化服务就体现了一个社区的温度,希望每个居民都能通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文化获得感,用文化滋养有温度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