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市井文化,哪有年味风情?同样一道菜,融入新春口彩,就变得年味十足。
舌尖上的口彩,由传统+现在进行时组成,年味中有烟火气,过年菜作为团圆菜,还少不了千家万户图吉利、盼兴旺、讨口彩的故事。
新时代人们都过上好日子,在蒙西菜场有好几个菜摊都摆满塌棵菜,它作为新春花色菜,迎来顾客一波又一波,据说春节菜中少不了塌棵菜,寓意“脱离苦难奔小康”;在豆制品柜台买考麸人头济济,配上金针菜(黄花菜)、黑木耳、香菇、花生米,寓意“依靠团队致富”;新春还流行吃如意菜(黄豆芽),寓意“心上无事,如意人生”;更多人们喜欢红彤彤的火腿、香肠、酱油肉和鱼圆肉圆,寓意“日子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最后来一盘风青鱼干,寓意“年年有余”。
如今,人们在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会选讨口彩的菜肴,比如选芹菜,寓意“读书要勤奋”;选榻棵菜,寓意“刻苦好学、摆脱低分数线”;选水发笋干,寓意“学业有成,晋升提干”;选目鱼烧目鱼大烤,寓意“考试成绩优秀往上靠”;选鲤鱼,寓意“锦鲤相伴跳龙门”……借题发挥编故事,讨口彩菜肴上桌,解读都是“舌尖上励志篇”。
为了年味上的口彩,马大嫂年前忙开了,跑菜市场,逛年货卖场,虽然选的不是山珍海味,但用了一番心思,显现城市年味的风景,愉悦过年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