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社区工作者 用担当点亮抗“疫”战场
2020-02-22 20:33:55 打浦桥街道

  •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的节日气氛变得沉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担当。疫情当前,有这样一群人,虽然不是医生和护士,却也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就是千千万万的社区工作者。在万千社区工作者中,90后“孩子们”已经冲在了前面。

    打浦桥街道锦海居委会90后的青年社工钱晶磊,胖胖的、憨憨的,天生拥有国宝大熊猫的可爱;他的名字“钱晶磊”,上海话喊起来和“钱进来”同音,特别喜气,同事喜欢他,居民欢迎他。别看他是90后,到居民区已经3年了,已是社区中的一名青壮兵了。

    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钱晶磊就站在了防疫工作的最前线。为了能及时掌握锦海社区居民出行和返沪动态,保障社区群众安全,钱晶磊主动提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认真排摸从湖北回沪人员情况,并仔细询问他们的出行信息、居住情况和身体状况等各种信息。他特别叮嘱每位重点关注地区返沪人员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需要注意的各项事项,还是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告知 “有需求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为你们解决困难!”

    有一位独自来沪工作的王小姐,面对突如及来的隔离表现得非常恐惧。一方面担心会感染,一方面又害怕隔离遭歧视,急得在电话中哭了出来。钱晶磊安慰她:“我能够理解你的担忧,一个人来上海已经不容易了。但你现在没有发烧,没有症状,要相信自己是健康的,乐观的心理也可以增强免疫力的”王小姐慢慢停止了哭泣。“你安心在家,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即使居民知晓了,我们也会告诉他们你目前是健康的,在积极配合隔离观察,相信我们上海是海纳百川,大部分上海人都是友好的。疫情面前,我们一起面对,一起加油!”“我的手机24小时都开着,你有什么问题和需要都可以打电话给我。”钱晶磊很真诚的说着,仿佛给王小姐吃了一颗定心丸,王小姐渐渐平静了“谢谢钱老师!我会待在家里,不出去的。”钱晶磊怕时间长了,王小姐情绪起伏,就坚持连续14天每天给王小姐打电话,询问健康情况、有否需求、安慰开导,虽然他是90后,但他有着70后的责任心和80后的包容心,他用细心和关爱陪伴王小姐平稳度过了14天的特殊日子。

    从第一阶段口罩预约购买登记,到“地毯式”排摸居民外出和回沪情况,再到第二轮口罩实现网上预约,钱晶磊都认真、细致地在每一个岗位上默默工作,他和另一位90后新社工姚思轶主动承包了网上口罩预约登记的记录工作和信息电脑录入工作,他说“我们是90后,我们电脑更熟练”。

    像钱晶磊一样的90后社区干部已成长成熟,已敢打敢拼,已成为有思想、能担当的社区工作接力者,他们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勇敢、乐观、智慧彰显了新一代社区工作者的风采。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